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
多年來,吉林省住建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積極推進農村危房改造、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和非正規堆放點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績。
成績一:吉林省共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9.14萬戶。2016至2019年,吉林省共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9.14萬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萬戶,總投資33.32億元。
根據國家相關要求,結合吉林省實際工作需要,省住建廳制定形成了涵蓋貧困戶認定、危房鑒定,質量、進度、資金、安全管理,以及檔案信息資料管理等7大類49項較為完整閉合的政策文件規定。該廳成立農房建設專家團隊,及時幫助各地解決問題,開展技術指導培訓,并編制了《吉林省農房加固(修繕)技術指南》,研究出臺吉林省彩鋼房安全認定的簡便方法。該廳還建立“吉林農村危房APP”,農戶可通過掃描自家的二維碼,上傳房子存在的質量問題,實現直查直錄,便于及時維修處理。
針對危房改造涉及點多面廣、建設進度不一等問題,采用“查到問題、分析原因、透視危害、形成建議”工作四步法,落實“問題清單、任務清單、措施清單、責任清單、時限清單”五個清單,堅持“調度通報、數據對接、督導檢查、問題整改、檔案管理、典型示范”六個強化,確保改造工作做細、做實,不留死角。通過明察、暗訪、約談、預警等強力措施,積極指導幫助各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成績二:6622個行政村建立收運處置體系。2018年,吉林省開始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提出以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為主攻方向,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截至2019年底,根據各地上報統計,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方面,全省9340個行政村,已有6622個行政村建立收運處置體系,建設轉運站434座,購置環衛車1701輛,配備垃圾收集設施38.3萬個,累計投入資金14.14億元。兩年來,收運生活垃圾282.11萬噸,其中通過無害化填埋場處置垃圾47.73萬噸,占收運垃圾總數的16.92%,焚燒發電處置垃圾234.38萬噸,占收運垃圾總數的83.08%。
在農村生活垃圾非正規堆放點整治工作方面,共排查出非正規堆放點1192處,已整治銷號1152處,占總數的96.6%,整治堆體約427.78萬立方米,復墾土地約112.26萬平方米。
吉林省各地積極作為,大膽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的經驗做法。雙遼市推行黨建引領治理垃圾的工作方法;撫松縣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打造智慧環衛模式;敦化市建立多元化收運處置體系;東遼縣開展全域性治理、社會化服務等方式,改善了鄉村衛生環境,增強了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2020年,吉林省住建廳將繼續貫徹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農房建設為抓手,統籌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切實提高貧困人口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任務一:繼續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回頭看”,根據動態調整情況,逐戶開展安全性認定。對鑒定為危房的,根據農戶意愿,通過危房改造或其他有效方式,確保新增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
根據吉林省實際情況,將農房抗震改造試點支持的對象擴大到長春市、吉林市、永吉縣、伊通縣、乾安縣、洮南市洮北區、安圖縣等七個7度抗震設防烈度地區,通過農房抗震改造,提升農房的安全性。
任務二:進一步建設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全面完成非正規堆放點整治工作。
謀劃縣、鄉鎮、村三級設施和服務,選擇符合農村實際的收集、轉運和處置模式,按需求布置設施設備的位置,設計運輸路線,提高運輸效率,減少運輸頻次。收集設施上,加快實現自然村組垃圾桶的覆蓋率,做到密閉、防滲。轉運設施上,保障每個鄉鎮具備中轉運輸垃圾能力,鼓勵建設帶壓縮功能的轉運站和密閉運輸車輛。處置設施上,保障縣域范圍內具備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設施或能力,對于有些不具備條件的縣可以與相鄰縣共同使用垃圾終端處理場。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和管理維護,也可以采用城鄉環衛一體化多種模式,確保治理效果得到長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