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縣能源辦調查與思考
一、農村能源基本概況
我縣農村能源工作起始于1982年,止今已36年。1982—2011年的29年間,主要圍繞“一建三改”,興建8立方米戶用沼氣23359戶,容積18.69萬立方。2012年后,探索興建了100、200、400、1000立方米的不同規模的沼氣站。截止2018年,全縣共建成75座小型沼氣站,3處大型沼氣站,容積14000立方米。理論算帳,全縣年產沼氣3664.3萬立方。其中,小型以上沼氣站年產沼氣255.5萬立方米,可為1.2萬農戶集中供氣。
2008年—2015年的8年間,應國家政策支持,開展了生物質爐、太陽能熱水器的推廣使用,累計在90個村實施節柴爐8495臺,在158個村和集鎮實施太陽能熱水器2108臺。2015-2018年間,開展了太陽能路燈安裝,共實施725盞。其中,2016年以來,共為50個村安裝路燈615盞。
36年的農村能源建設,自2003年方得國家政策扶持,到2018年底,累計爭取國家農村能源建設資金5761.26萬元。其中,2016年以來,共爭取資金1042萬元。
二、 近三年的能源工作情況
2016年來,縣能源辦緊跟中心,鞏固主業,拓展創業,躬身敬業,將傳統能源工作與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有機對接,精準切入“南漳·中國有機谷”、“國家有機農業第一縣”和“漢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縣”戰略,積極參與綠色循環農業發展、精準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實現了能源工作在全縣整體工作中的大循環。
1、以爭資爭項為使命,把別縣資金裝進我縣腰包。連續三年爭取資金位居全省第一方陣前位,累計爭取國家建設資金1042萬元。其中,2017年,全省只有39個縣(市區)成功爭取中央項目,而我縣落地2個中央大型沼氣項目,破湖北省先例。2018年,在全省28個縣(市區)無項目資金的情況下,我縣爭取資金額度吞并3個縣(市區)平均指標,居襄陽市第一。
2、以沼氣建設為重點,參與畜禽染污治理大合唱。三年來,興建大型沼氣站3處2400立方,實現南漳大型沼氣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量變質變;新建小型沼氣站15處,能源辦自建小型沼氣站總數達50處7600立方,縣政府投資750萬元,興建易地搬遷沼氣站25處4000立方。總容積14000立方的沼氣工程,年處理糞染能力達3.5萬噸。2018年5月15日,以江蘇省副省長王江為代表的中央黨校中青干一班部分學員在縣委王書記的陪同下,參觀了我縣在開發區沙河村興建的大型沼氣發電站。該沼氣站年發電量15-18萬千瓦,為業主年節約電費至少7.5萬元。若按每頭豬150元利潤計算,相當多出欄500頭成品豬。
3、以打造“水肥一體化”為平臺,投身有機農業發展。先后在染坊灣生態農場、王保忠家庭農場、李家院繼垚蔬菜基地、八泉水鄉等地,建沼液“水肥一體化”工程,實施肥水智能配比、精準澆灌。支持百事特生態能源公司利用易地搬遷沼氣站運營之際,開展沼渣沼液移動配送,為全縣以茶葉為主的有機農產品生產服務,累計為5500多畝(次)茶葉、蔬菜及果樹施肥1.1萬多噸。
4、以精準扶貧為己任,擔當光伏扶貧電站后期服務。與武漢鑫博茗低碳產業公司合作,在我縣興建光伏電站智慧云平臺。一方面,為包括我縣61個光伏扶貧電站(4198千瓦)在內的鄂西北地區共計105個光伏電站提供全天候遠程監控、故障報警、技術援助、維修服務;一方面,開展以光伏和沼氣為重點的清潔能源“碳”數據采集,為進軍可再生能源“碳”交易市場奠定基礎。目前,僅扶貧光伏電站已經收集“碳指標” 6150噸,按湖北省目前交易市值每噸30元計算,可實現收入18.45萬元。
5、以太陽能路燈推廣為切口,支持美麗鄉村建設。以精準扶貧、美麗鄉村為重點,實施太陽能路燈亮化工程。2016年以來,共為50個村安裝太陽能路燈615盞,撬動相關村集體投入和對口幫扶部門投入數百萬資金,安裝路燈3800多盞。許多回鄉務工人員對家鄉的“點亮”工程贊不絕口。
6、以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為抓手,竭誠服務沼氣用戶。例行沼氣管道、設備設施安全運行維護“月巡查制度”,督促和發揮“沼氣專業合作社”技術服務優勢,不論數九寒天、炎熱酷暑,始終把服務項目、服務群眾當“私事”,隨叫隨到,優質高效。三年來,沼氣用戶群眾“零”投訴。九集王保忠家庭農場三個沼氣站,集中供氣近百戶農家,農戶已嚴重依賴業主提供燃氣。養雞附加收入一年3萬多元,《襄陽日報》給予了推介報道。
7、以隊伍建設為根本,全面提升團隊戰斗力。三年來,始終把干部職工的政治建設、廉政建設、作風建設、機關建設、業務能力培養作為重中之重,持續開展“兩學一做”、“擔當有為”和“讀書益智”活動,不斷提高干部職工理論素養、業務能力、敬業精神和品德修養。班子團結有力,干部奮發有為。上下和諧,工作積極。在精準扶貧、棚改拆遷、文明城市創建、招商引資等中心工作中發揮了作用。
2016年來,能源辦連續三年被授予全省農業農村工作先進單位、成績突出單位。連續三年榮獲全縣黨建先進單位、文明單位、平安單位。機關檔案達省一級標準。干部職工待遇大幅改善,退休老同志無不贊嘆。三年來,沒有任何干部職工上訪。省辦新任主任一年內兩次造訪我縣考察,多名處長和20多個縣市同行輪番到我縣參觀學習。縣能源辦先后4次在全省能源工作會議做經驗交流。
三、當前農村能源工作困境
1、沼氣能源使用率下降。因勞力外輸、原料短缺、房屋變遷和用能多元化變化,戶用沼氣使用率大幅度下降,廢棄率達80%以上。部分沼氣站業主熱衷建設,忽視使用,疏于管理,過度依賴國家支持。沼氣能源持續開發、供應,缺乏牢固的干部認同、“守成”共識和群眾基礎。
2、沼肥施用認知度不高。沼渣沼液,是含有豐富微量元素的上等有機肥,且具有一定的抑制病蟲害功能。目前,除少數種植大戶因前期我們無償推廣使用或低成本推廣使用而認識提高、受到青睞外,想用卻不愿意付費的現象相當普遍。沼肥等有機肥的推廣使用與打造“有機農產品第一縣”和化肥、農藥減量化增長的要求,還有差距。
3、可再生清潔能源開發不夠。多年來,我縣農村能源束縛于沼氣建設,其他生物質,如秸桿等農業廢棄牧、木梢等林業廢棄物,以及風能、光能的開發利用十分落后。離生態環保、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四、今后能源工作意見
1、由能源開發為主向治理環境和能源開發并重轉變。加大畜禽糞便治理工程建設。一是依托大中型養殖企業,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實施企業用電自給、余額上網。二是脫離某個具體養殖主體,根據養殖區域布局,建設中大型甚至是特大型沼氣工程,實行畜禽糞便集中配送處理,生產沼氣和有機肥料,實現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燃氣和有機肥供應。
2、由可再生能源開發為重向能源產品及其附產品開發并重轉變。重點在其附加產品開發的廣度和深度下功夫。一是加大沼肥推廣施用。與化肥、農藥增減掛鉤,通過“政府支持、市場營銷、專業經營”模式,在縣內大型“茶果蔬”種植基地,指標性、補償性、強制性推行沼肥有償使用,為有機農產品生產打牢根基。二是深度開發“碳”資源,挖掘和推進光伏、沼氣等可再生清潔能源“碳”資源,并向森林“碳匯”開發邁進,把南漳山青水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3、由小打小鬧向規模集約化能源開發轉變。支持做大做強以大中型沼氣為主的能源建設。通過政府支持、民營投入、招商引資等多種方式,興建覆蓋城市垃圾、畜禽糞便、農林廢棄物等所有有機質原料在內的大型或特大型綜合沼氣工業項目,實現染污治理與能源化利用“雙贏”目標。
4、由能源部門單一開發管理向整體聯動、齊抓共管轉變。明確鎮區、村組和工程建設業主的能源開發、管護責任,實現通氣管道等設施設備維護良性運轉。同時,要高度重視光熱、光電和風能開發,使其在鄉村振興、綠色有機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