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從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社會主義各項建設事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經濟、軍事、政治、科技和文化教育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和質量發生了質的飛躍。伴隨農村的改革,農村沼氣建設雖然經歷坎坷,但在歷屆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不斷改革和創新,綿竹沼氣建設為農村的經濟發展,環境的改善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歷史的回顧
回顧綿竹沼氣四十多年發展歷程,可畏艱辛坷坎,三起三落。綿竹沼氣是從1958年開始,為響應毛澤東同志在武漢參觀沼氣提出“要好好推廣沼氣”的重要指示后,綿竹派人去中江縣學習建池技術,回來用三合土、卵石建池獲得成功。但由于人們當時對沼氣建設缺乏技術和人才,而沒有得到認可。時隔近十年,因綿竹血吸蟲病盛行,綿竹血防所結合管糞滅病應用“三合土”建沼氣池,人畜糞污水經沼氣處理,病菌、病毒得到殺滅,特別是血吸蟲毛蚴不能發育全部被殺死,沼氣在防治血吸蟲病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的肯定。為了推廣宣傳沼氣建設,1971年6月綿竹成立了縣沼氣推廣辦公室,同年7月省委在四川綿陽召開糞管和血防工作會,與會代表到綿竹參觀了清道六、七大隊利用沼氣發電、抽水、點燈和管糞滅病的沼氣工程。為了在全省推廣沼氣建設,1972年,省農科院,省生物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對綿竹、中江土法制取利用沼氣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并向省委寫了調研報告。省委在報告的批語中指出:“綿竹、中江兩縣廣大群眾辦沼氣的經驗很好,值得各地學習。從他們的實踐經驗說明,認真辦沼氣,不僅能解決群眾的燒柴、照明問題,而且對管好糞便,加速消滅血吸蟲病,改變農村環境衛生,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擴大肥源,提高肥效,促進工農業生產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領導關心,政府重視
為推動全省和重點地區的沼氣建設,做到以點代面。1970年四川省委副書記楊超在綿竹、中江組織召開了“沼氣發酵現場會”,1971年9月楊超副書記又在綿竹組織召開了“四川省沼氣建設現場交流會”。1973年12月9日時任四川省推廣沼氣領導小組組長、省委副書記的楊超同志,在成都又召集綿竹、中江、綿陽、遂寧、金堂五縣的縣委書記及省有關部門負責人會議,研究沼氣建設工作。他在會上指示:“農村辦沼氣,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缺柴問題,安定群眾生活,而且對促進農村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促進農業大上快上,壯大集體經濟加速農村“四化”,逐步縮小三大差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有著重要作用。由于,在省領導的關心下,綿竹沼氣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經驗。1973年5月,四川省委分別在南充和內江舉辦沼氣建池培訓班,邀請綿竹的技術員到會作技術指導和經驗交流。1974年9月,國家衛生部在上海召開衛生工作研討會,特邀請綿竹在會上發言,重點介紹利用沼氣池管糞滅病和沼氣建設經驗。會后,全國有20多個省、市的領導及技術員到綿竹參觀,并請綿竹的技術員去給他們作建池技術指導。為了掀起綿竹沼氣建設新高潮,1975年,綿竹縣委、縣政府召開了全縣“推廣沼氣大會戰和三級干部會議”,大力宣傳沼氣建設的好處,要求全縣各級政府和干部群眾提高對沼氣建設的重視。為了加強對沼氣建設的管理和技術指導,縣政府成立了沼氣建設管理機構和建池隊伍,并將建池任務層層分解,戶戶戶落實。到1976年全縣沼氣建設達到70%,基本實現了農村沼氣化;1977年12月綿竹縣被四川省委授予“實現沼氣化縣”榮譽稱號。1983年4月,四川省委又在綿竹組織召開了“老池改造工作會議”,對我縣老池改造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隨著綿竹沼氣的普及和發晨,綿竹沼氣建設引起了世人的關注,并得到了各級領導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也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普遍認同。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綿竹的沼氣建設靠實踐實干起家,靠宣傳普及得到發展,靠科技創新求得了生存,靠綜合利用和效益得了各級政府和領導的支持及人民群眾的信賴。
為了持之以恒的發展沼氣,開發農村能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沼氣事業,生物能源,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綿竹市委、市政加強了對農村能源局的領導,制定了相關政策和職能職責。指出:市農村能源局是全市農村能源建設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管理農村能源工作,貫徹實施農村能源建設的法規和政策;制定農村能源建設發展規劃和計劃,并組織實施;負責上報、審查、監督農村沼氣建設項目的設計、施工和驗收;負責對農村沼氣建設及物業管理和業務指導;負責科技開發和沼氣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以及法律法規賦予的其他職責。
三、綿竹的榮耀
在七十年代初,由于綿竹大搞沼氣建設使糞污水得到有效管理。糞便污水經沼氣發酵后,很多病菌病毒被殺滅,在防治和消滅血吸蟲病方面取到了很好的作用;其次是用沼氣替代能源,解決了老百姓煮飯和照明的問題。綿竹在沼氣建設上取得成績和經驗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領導的肯定。一九七四年一月八日,人民日報以題為“四川省許多社隊采用土法制取和利用沼氣”消滅血吸蟲病和利用沼氣代替柴草和煤炭的做法進行了詳細的報導。更值得我們榮幸的是,人民日報的報導引起了當年在陜西省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的知青,支部書記習近平同志的關注和興趣;當時的梁家河缺柴缺煤,生態環境和衛生狀況非常惡劣,老百姓的生活很苦,為了給老百姓辦點實事,他產生了到四川學習辦沼氣,解決當地老百姓缺煤缺柴問題的想法,他先是步行40公里向縣里匯報,后借路費到四川“取經”。
2018年3月8日,當年與習近平同志一起下鄉到梁家河大隊的知青黑蔭貴同志來到綿竹,回憶和暢談了1974年4月和12月兩次與習近平等同志來四川,到二十多個地方參觀學習沼氣建設,利用沼氣煮飯、照明和沼氣發電打米磨面的經過。黑蔭貴同志特別提到第一次是由血防所的賴躍富老師陪同參觀了綿竹清道福田村用沼氣帶動三馬力汽油機發電抽水和東北谷王村“三合土”白灰建沼氣池。在參觀中,習近平同志很認真,又畫又寫,仔細地聽老師講,還多次下池看抹灰做到不能漏氣的技術。第二次是1974年12月為進一步了解沼氣發電技術曾到綿竹玉泉、什地參觀。黑蔭貴同志說:習近平同志和他們一行人對綿竹印象很深。
2017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團參加討論時,還饒有興致地講起了1974年,他在陜西插隊時兩次來四川學習沼氣技術的經歷。今天,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時候,回顧沼氣建設取得的成就和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來綿竹參觀學習沼氣技術的故事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榮耀。
四、技術的創新
為發揮沼氣的綜合作用,我們加強了對沼氣的技術研究和應用。在大力推廣和普及沼氣的同時,積極發揮沼氣的綜合效益。一是配合農戶建池實施了“兩管五改”,即:管糞、管水、改水井、改廁所、改蓄圈、改灶和改善環境,帶動了養殖業發展,改變了農村衛生環境面貌。二是配合農戶建池實施“十二個結合”,即:沼氣建設與“兩管五改”相結合;與交通略、新村建相結谷;與“三沼”綜合利用發展多種產業相結合;與綠化美化和培植經濟林木相結合;與農田基本建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相結合;與商業網點和集貿市場建設相結合;與醫療衛生網點相結合;與生態家園和沼氣綜合利用相結合;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與無公害綠色食品相結合,與蔬菜種植大戶相結合,蓄禽養殖發展與沼氣建設相結合,與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從而實現了農村沼氣建設的綜合效益。三是科學推廣“三沼”綜合利用技術,實施豬沼種;豬沼飼料;豬沼蠶;豬沼魚;豬沼果等“三沼”模式發展循環經濟,為農民增收創造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四是開展了對沼氣技術深層次研究,應用沼氣厭氧技術處理醫院污水、工業有機廢水獲得成功,榮獲省、市的獎勵,并得到了我國原著名科學家、經濟學家于光遠先生的高度評價。五是堅持技術創新,不斷拓寬沼氣向高端發展。綿竹沼氣初始于農村,從農村到城市,從坪壩到高寒山區;從農村、礦山到旅游景區從建6m3的戶用沼氣池到建設上千立方米的大型沼氣工程,從單一的沼氣池到組合式新型沼氣工程;從戶用沼氣池到集中分遍處理。從處理生活污水到治理規模化養殖糞便污水,為沼氣建設創新了很多新技術和多種模式。綿竹農村沼氣建設的模式有北方和南方模式的內容,從項目創新的多樣化上又有綿竹自已的特點。模式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借鑒性和可操作性。綿竹實施的“庭園經濟”和“生態家園富民”模式被農業部定為“富民家園”工程,并得到了中央領導的肯定。2003年國家將此項目定為“鄉村清潔工程”,并下達了中央財政專項資金以予支持。
五、豐碩的成果
綿竹沼氣建設在中、省、市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綿竹沼氣得到了鞏固和發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綿竹沼氣最初是為了解決老百姓的燒柴照明;后來在實踐中發現,沼氣經厭氧發酵能殺蟲滅菌,在防治血吸蟲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隨著沼氣的發展和對“三沼”的綜合利用,發展沼氣能實現經濟、能源、環境和社會四大效益。特別是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沼氣在農村各個領城發揮了獨特的作用,一是沼氣是一種可再生能源與“能源村”建設結合;二是建沼氣能改善環境衛生,能與建設新農村和文明村結合;三是建沼氣產生的“三沼”能綜合利用能與實施“庭院經濟”、“富民家園”和發展循環經濟相結合。因此四十多年來,綿竹沼氣得到健康穩定發展,到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前,農村戶用沼氣普及率達到90%。全市建戶用沼氣池12.3萬戶,對6萬多口舊池子進行了改造;推廣省柴衛生灶10.37萬戶;推廣型煤灶10.45萬戶;推廣戶用和電機衛生飲水井10.2萬戶;推廣豬、沼、果工程模式8項,建生態示范園區54個;中心村45個;工業大型沼氣工程5處;沼氣發電站1座。并應用沼氣技術處理城市和廠礦企業生活污水凈化沼氣工程2100處,40000萬立米。綿竹的沼氣建設從機構到隊伍、從基礎設施建設到產業發展,已形成了一定規模,農村沼氣從建設到管理,都得到了中、省領導的肯定。認為綿竹沼氣建設模式多樣、品種齊全,是全國農能建設的一個縮影,綿竹先后被授予“全國農村能源先進集體”、“四川省農村能源綜合示范市”稱號,綿竹沼氣建設被譽為“世界有名、全國先進、四川楷模”。由于技術成熟和誠信的服務,綿竹沼氣建設已輻射到德陽、成都、北京、重慶、湖北、山東、河北、河南、云南、陜西、貴州及九寨溝等省內省外二十多個地方。
六、世人的目光
綿竹沼氣萌發于五十年代,起步于七十年代,邁步于八十年代,跨越在九十年代,創新在二十ー世紀。從建沼氣池、管糞、管水、改水井、改廁所、改蓄圈、改灶節能和美化庭院到科學推廣“三沼”綜合利用,到開發小水電太陽能。在實踐中創新了很多新技術、新方法、新模式、新經驗。以沼氣建設為紐帶,能源村建設為基礎,新農村建設為依托,庭院經濟建設為核心,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為目標,實現了小康,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引起世人的關注,迎來了四海嘉賓參觀學習。1984年到至今先后有美國、日本、加拿大、印度、英國、德國、聯合國衛生組織,世界銀行等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20多期國際沼氣班學員專家和國內各省、市、自治區的領導3萬多人來綿竹參加學習。英國BBC電視合、加拿大CBC電視合、尼泊爾沼氣通信等國外媒體對綿竹沼氣進行了宣傳報道。中、省、市在綿竹多次召開沼氣建設經驗交流會和現場會推廣綿竹的經驗。中央電臺、四川電視臺、四川廣播電視合,人民日報、四川日報、四川科技報、中國沼氣、中國城鄉建筑雜志等媒體對綿竹的沼氣建設和“三沼”綜合利用進行了全面的報導。峨眉電影制片廠以綿竹沼氣為題材攝制了《送不走的客人》的宣傳片在全國放映。為推進國債項目建設;2002年7月,中央電視臺《致富經》欄目組來綿竹錄制了沼氣專題片;12月7日至9日,中央電視臺西部頻道《西部論談》欄目到綿竹錄制了沼氣建設新聞片,并特邀農能局局長王永智同志和農業部、林業部的專家到中央電視臺進行了現場專訪。為了宣傳和總結綿竹沼氣建設取得的經驗和成果。市農能局組織人員先后編寫了《三沼綜合利用手冊》、《沼氣建設與環境保護》和《西部農能生態建設之光》。《西部農能生態建設之光》以圖文并茂,很好地展現了綿竹沼氣建設在農村現代化改革中的真實情況,該書受到了中、省、市相關部門領導和沼氣戰線同仁們的稱贊。綿竹沼氣聚焦了世人的目光。
七、交流與合作
四十多年來,綿竹在農村沼氣建設中不斷總結經驗,在發展中摸索創新,在交流和學習中不斷完善自我。為推動沼氣事業的發展,宣傳沼氣建設的經驗,展現沼氣建設在農業現代化中所發揮的作用。綿竹市的領導和沼氣工作者,先后在《中國沼氣》、《四川沼氣動態》、《德國沼氣論談》、尼泊爾《沼氣通訊》等雜志上和中、省、市報刊上發表學術交流的文章100余篇。并應國際組織和國內相關部門邀請參加會議作交流。1995年9月聯合在北京舉行世界婦女大會。大會邀請了原副縣長孫國秀同志參加會議并發表了題為“沼氣人類文明和婦女進步的重要選擇”的演講;2001年“6.5”世界環境日應農業部的邀請,在人民大會堂原市委書記陳行祝在座談會上作了“努力抓好農村能源建設,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發言;2002年應四川省建設廳的邀請,原綿竹市副市長毛君甫在省建設工作會上作了“科學決策,扎實工作、奮力突破,努力實現農村能源建設新跨越”的發言;2001年11月應首屆國際生態衛生科學組織邀請,王永智同志在大會作了“對沼氣凈化池的研究與應用”的演講。他們的發言和演講不光向世人宣傳了沼氣建設取得的成果,而且也向世界和中國宣傳了綿竹的形象和地位。
八、重建家園
大地震發生后,在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下,在江蘇省的援助下,按照黨中央的部署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在江蘇和綿竹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經過近兩年的建設,各項基礎設施得到恢復和重建,特別是農房重建任務基本完成。農村戶用沼氣池按照新的規劃、新的布局、新的要求隨農房重建而新建。新建的沼氣池在規劃布局上打破了傳統的一家一戶建一口池的格局,新建的沼氣池是根據新農村的規劃和布局分組、分遍集中建設,做到了科學、合理、適用,在建設中結合新技術、新方法、新要求、新建的沼氣池既要回收沼氣,還要保證出口水質達標排放。總之通過重建,綿竹的沼氣建設不但恢復原貌,而且還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九、展望未來
黨的十九大提出,在農村實施鄉村戰略。總的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推進綠色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走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提質增益的現代化農業發展道路。在實施鄉村戰略中,治理鄉村環境污染,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是重點。而且,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要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堅持綠色發展,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整治,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完善農村生活設施,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實施鄉村戰略和推進“廁所革命”是一個項為民謀利,為子孫造福的功德工程。四十多年的實踐證明農村沼氣建設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廁、改水、改善農村環境衛生面貌做出了很大貢獻!沼氣這門技術看起來科技含量不高,設施很土。但是,實踐證明,在“廁所革命”,在治理糞便污水和畜禽養殖糞污水方面效果很好。而且投資少,效果好,管理方便,運行費用低,使用壽命長。這門技術在全世界推廣應用,不但得到了國內國際專家認可,發揮的作用和取得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也得到了各級政府的肯定和老百姓的依賴。
展望未來,在實施鄉村戰略和推進“廁所革命”,在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方面,農村沼氣建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要抓住機遇,要堅持以鄉村戰略和推進“廁所革命”為契機,以沼氣建設為紐帶,以產業經濟發展為基礎,科學應用“三沼”綜合利用無公害綠色食品,以新農村建設為骨架,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為目標。要推進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要應用沼氣這門成熟的技術工藝加大對畜禽養殖糞污水的治理。在畜禽養殖方面,環保和農業部門一定要堅持“一選兩建一結合”。一選:就是堅持新建畜禽養殖場時堅持按照環保要求科學選址。兩建:就是要堅持新建畜禽養殖場要與沼氣建設配套,堅持環保“三同時”制度,一結合:就是要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應用“三沼”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搞好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綿竹漢旺鎮新能源養殖專業合作社實施的豬沼種養經果林產業;齊天鎮富氏興農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4個鄉鎮多家養豬專業戶實施的豬沼種養淺底蓮藕蓮魚套養產業模式很好,基本實現了污染物零排放。這種科學模式,不但為養豬業找到了治污的技術,也保證了畜禽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總之,四十年來,綿竹沼氣建設在歷屆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始終堅持與治理污染保護為目標,堅持為民改善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為宗旨,做出了很大貢獻。今天在實施鄉村戰略和推進“廁所革命”的工作中,綿竹農村沼氣建設將會迎來又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