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固原市按照“鞏固成果、優化結構、建管并重、強化服務、綜合利用、提高水平”的發展思路,穩步推進農村沼氣建設。截至2012年底全市累計建成戶用沼氣7.1萬座,聯戶沼氣26處,大型沼氣2處,農村沼氣鄉村服務網點590個,對全市調整優化農村用能結構,發展生態農業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節能減排,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冬季管理好戶用沼氣池至關重要。
1 換料前準備
在入冬前沼氣池應進行1次大換料,一般在10月中下旬進行,大換料前20天停止進料,一是備足發酵原料,1座8m3 的戶用沼氣,一般準備鮮豬糞、鮮牛糞及人糞尿約2m3。作為主要發酵原料曰利用貯水池經晴暖天氣曬熱的水約4m3。二是適宜的碳氮比。沼氣發酵原料的碳氮比例以20~30:1為宜。如果比例失調,就會影響產氣和微生物活動。三是備足接種物,在大換料時,徹底清除池底難以消化的殘渣或沉積的泥沙等雜物,保留20%~30%含有沼氣細菌的污泥和料液作為接種物。四是堆漚發酵原料,將發酵原料用塑料薄膜覆蓋堆漚,堆漚5~7天,使原料溫度達到50~60℃,待原料顏色呈深褐、黑色后,透過薄膜能看到堆垛里的原料有氣體逸出,即可投入沼氣池內發酵,五是及時投料,大出料后迅速投入堆漚好的發酵原料,接種物和水,加水溫度應在30~40℃,嚴禁加冷水,投料占沼氣池容量的85%,最小投料量應超過進出料口15cm,裝料完畢后,密閉活動蓋板,防止氣室因脫水而造成龜裂漏氣。
2 提高料液濃度
發酵料液濃度過高,則含水量過少,發酵原料不易分解,并容易積累大量酸性物質,不利于沼氣菌的生長繁殖。影響正常產氣,發酵料液濃度過低,則含水量過多,單位容積里的有機物含量相對減少,產氣量也減少,不利于沼氣池的充分利用。進入冬季后,隨著溫度下降,沼氣微生物分解有機物速度下降,需要提高發酵料液的濃度,將料液濃度提高至8%~12%為宜。
3 保持適宜的酸堿度
保持適宜的酸堿度,是提高沼氣產量的有效途徑。沼氣池發酵的pH值以6.5~7.5為宜。為了保持沼氣發酵所需的酸堿環境,在進料及整個發酵期間,要經常觀察和調節發酵液的酸堿度。當沼氣池內pH值低于6.5時,可取出部分料液,加入等量的新料液,稀釋揮發酸。也可用1%石灰澄清液調整pH 值使其達到6.5~7.5。
4 科學保溫
“三位一體”和“四位一體”沼氣系統入冬前,要在太陽能牲畜舍和日光溫室頂面加蓋塑料薄膜增溫,露天戶用沼氣池在入冬前,可在池體上面建塑料小拱棚,吸收太陽能增溫,也可在沼氣池上面覆蓋30~50cm 的麥草、糜草等熱性作物秸稈。加蓋1 層塑料薄膜;還可覆蓋30~50cm 的驢、羊等熱性糞便,糞便要加濕覆膜,既有利于沼氣池保溫,又可強化堆漚,覆蓋面積是池體占地面積的1.2~1.5倍。
5 適時進出料
沼氣池加新料一般要在產氣量高峰未下降前進行,即啟動后20~30天,按照先出后進,出多少、進多少的原則。以保證有足夠、穩定的貯氣空間和適宜的發酵濃度。進、出料后始終保持發酵液面在正常水位,以防止沼氣因水位低于進、出料管口而溢出。對沼氣池未與畜禽圈舍和廁所連接的,每間隔7天 進、出料1次,進、出原料占總有效容積的5%?!叭灰惑w”和“四位一體”沼氣系統,從沼氣啟動開始即可進料。一般存欄4頭豬或1~2頭牛,再加上人糞尿就可以滿足發酵原料的需要,并補充水量,加水溫度為30~40℃。
6 勤于攪拌
每隔3~4天,用抽渣器上下活動20次左右,或從水壓間取出沼液100 kg倒入進料口,或用長棍從進、出料口伸入發酵間來回攪動,使發酵原料和微生物均勻接觸,促進微生物新陳代謝,還能防止沼氣池內浮渣結殼。
7 強化管理
一是冬季低溫條件下通氣管道中容易形成冷凝水,應經常檢查管道是否存有積水,如有積水要及時清除。此外,要把地上輸氣管道用碎布條、塑料薄膜包扎,防止凍裂、漏氣。老化的管道,接頭要及時更換。二是嚴禁用明火在出料轉換開關處試火,避免因回火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三是沼氣池要隨時加蓋,并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四是嚴禁生活污水(洗衣粉水、肥皂水)、農藥殘留、強殺菌劑進入沼氣池,以免發酵環境遭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