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池或大換料的沼氣池,經過一段時間養護、試壓后確定不漏氣,就可以啟動了。有的技術人員由于沒有實踐經驗,很容易忽視沼氣池的啟動環節,延長沼氣池的啟動時間或無法啟動沼氣池。所以,技術人員必須掌握好以下相關技術。
1 啟動原料的選擇
啟動原料應選擇作物秸稈、純凈的牛糞、馬糞和豬糞,或是豬、牛、雞糞與作物秸稈的混合物,一般不用容易造成沼氣池酸化的純雞糞或人糞啟動,以防發酵液酸化。
2 原料的堆漚處理
用豬、馬、牛糞啟動時,都應進行池外堆漚發酵,以達到聚集熱量、培養菌種的目的。堆漚發酵時間應掌握在夏季3~5天,春秋季6~8天為宜。用農作物秸稈作為發酵物,應預先切成7~10厘米長,并拌和沼液挖坑堆漚20天后再投放。
3 添加充足的接種物
接種物也稱菌種,主要是產甲烷的微生物,在沼氣池啟動運行時要加足夠的接種物才能正常產氣。沼氣池發酵啟動時,料液中要添加10~30%的接種物。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河泊底層的河泥、坑塘污泥、積糞坑的糞底、老沼氣池中的沼渣等,都可用來做接種物。如果接種物太少,可進行擴大培養,其方法是:在大投料前10~20天,采用老糞池污泥50千克、豬糞100千克、塘水150千克,按這個比例配制后,放在貯糞池內拌勻,每天翻動1~2次,等有許多小氣泡冒出來時,就說明培養工作完成了。
4 池內加水
把發酵原料和接種物投入沼氣池后,要向池中加水,使料液占發酵間的85%,剩下15%的空間作為氣箱。加入啟動池中的水,一般要求水溫較高、無藥害、水質好,比如用曬熱后的河水、坑塘污水等。切忌直接加入冷的井水或自來水,以免池內處于"冷浸"狀態,產氣困難。
5 沼氣池的密封
進完料液,為了防止漏氣或產氣過旺時沖開活動蓋,必須選用粘性強的土對活動蓋進行密封。密封好活動蓋后,將水灌入蓄水圈內。
6 放氣試火
一般來說,沼氣池在夏天投料3~5天,冬天投料7~10天后產氣。沼氣發酵初期產生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同時封池時氣箱內有大量空氣,因此氣體中的甲烷含量很低,通常不能燃燒。當沼氣池的壓力達到3千帕左右時,應放氣試火。放氣3~4次后,所產氣體中甲烷含量達到30%以上時,即可點燃使用。放氣試火成功,說明沼氣池內微生物數量已達到高峰,酸化和甲烷細菌的活動已趨于平衡,這時沼氣發酵的啟動階段即告結束,沼氣池就可以正常運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