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規范“養殖小區集中供氣和聯戶沼氣工程項目”建設質量,充分發揮項目建設效益,特制訂“養殖小區集中供氣和聯戶沼氣工程項目”管理技術規程。
1.總則
本規程規定了養殖小區集中供氣和聯戶沼氣工程項目建設的建設原則、技術要求和科學的管理內容。
2.建設原則
2.1養殖小區集中供氣和聯戶沼氣工程項目建設要明確建設的主體,養殖小區集中供氣沼氣工程項目建設的主體是養殖小區管理單位;聯戶沼氣工程項目建設主體是養殖大戶或小型養殖場。
2.2養殖小區集中供氣和聯戶沼氣工程項目建設要滿足向農戶供氣的條件,養殖小區集中供氣沼氣工程建設項目供氣戶數50戶,供氣最大距離應不大于150m;聯戶沼氣工程項目建設:畜禽糞便原料型的供氣10戶,秸稈原料型的供氣5戶,聯戶沼氣工程項目建設最大供氣距離不大于50m。
2.3養殖小區集中供氣和聯戶沼氣工程項目建設必須保證全年向沼氣用戶供氣,建設主體應建立沼氣運行管理體系,沼氣運行管理應與沼氣用戶簽訂供氣和用氣協議。
3.總體布局
3.1養殖小區集中供氣和聯戶沼氣工程應當根據當地自然、經濟和社會條件,因地制宜、統籌規劃。沼氣建設結合新農村建設,移民搬遷,危房危窯改造,農村環境整治等項目整和實施。
3.2沼氣站、養殖場要根據用氣農戶住宅一體化建設,應由專業技術人員按養殖場環境和用氣農戶的范圍具體設計,統一施工。
3.3沼氣站設施與農戶廚房的距離應在供氣范圍之內。沼氣輸配系統設計安裝要科學合理,戶外管道采用地下式,地下深度凍土層以下。入戶管路要美觀實用。
3.4沼氣站應建在背風向陽,周圍沒有遮陽建筑的地方,并考慮養殖場原料輸送方便和農戶用氣、用肥方便。
3.5養殖小區集中供氣沼氣工程設施包括預處理池、厭氧發酵池、沼液池、貯氣柜、沼氣凈化裝置、阻火器和輸氣系統。厭氧發酵池容積150 m3;預處理池10 m3;沼液50 m3;貯氣柜30 m3;供氣50戶。
3.6秸桿原料型沼氣工程設施包括沼氣池、粉碎機、預處理池、沼液池、沼氣凈化系統、輸氣管網及灶具。沼氣池容積50 m3;預處理池3 m3;沼液池12 m3;供氣5戶。
3.7畜禽糞便原料沼氣工程設施包括沼氣池、預處理池、沼液池、沼氣凈化系統、輸氣管網及灶具。沼氣池容積80 m3;預處理池5 m3;沼液池15 m3;供氣10戶。
表1沼氣工程主要技術參數表
表2沼氣工程儀器設備表
4.1沼氣池
4.1.1重點推廣GB/T47500—2002強回流水壓式沼氣池,強回流水壓式沼氣池應建在太陽能暖圈內,使畜糞便直接入池,達到及時進料,冬季保溫和清潔的目的。
4.1.2池容量應與飼養量相匹配。見表3
表3沼氣工程池容量與飼養量匹配表
4.2.1預處理池為地下池,鋼筋混泥土結構,預處理池頂蓋為太陽能真空板,預處理池應建在太陽能溫棚或太陽能暖圈內。以牛糞為發酵原料的,需在預處理池內設置糞便粉碎機。
4.2.2預處理池的功能集沉沙,調節發酵原料濃度,增加原料溫度和酸化培養菌種的作用。100 m3以上的沼氣工程預處理池內需設泵坑。
4.2.3沼氣發酵池采用強回流沼氣池,鋼筋混泥土結構,一般建設地下池,地下水位高的地區可建設半地上池。沼氣池基本單元是40 m3和50 m3兩種,150 m3的沼氣工程可由3個50 m3組成,80 m3的沼氣工程可由2個40 m3組成多個沼氣池相互串聯的沼氣系統。沼氣池內設多點回流攪拌裝置。
4.2.4 貯液池為地下池,鋼筋混泥土結構,貯液池需加頂蓋。貯液池內建液渣分離墻,使沼渣沼液分別貯存。貯液池建在室外,便于出料和運輸使用肥料。
4.2.5貯氣柜可采用濕式氣柜和柔性膜式氣柜,100 m3以下沼氣工程可以不建氣柜,濕式氣柜要建在太陽能暖棚內。
4.2.6沼氣經過凈化單元脫水、脫硫,輸送在戶用。沼氣池出來的沼渣沼液流入貯液池,由沼液車輸送到農田使用。100 m3以下的沼氣工程,沼液池與出料間相連,通過溢流口,實現自動出料。
4.2.7沼氣工程建設內容規模及規格見表4、表5。
表4 建設內容規模
4.3.1養殖小區集中供氣沼氣工藝
4.3.2聯戶沼氣工程沼氣發酵工藝
4.4沼氣池的建設
4.4.1養殖小區沼氣工程建設應由有資質的專業生產企業按規程設計施工。
4.4.2聯戶沼氣工程建設由持“沼氣生產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技術員按規程施工。
4.4.3養殖小區沼氣工程質量檢查驗收按NY/T1220.3—2006執行,聯戶沼氣質量驗收按GB/T4751—2002執行。
4.5廚房
4.5.1廚房應通風明亮,灶臺、櫥柜、水池等布局合理。
4.5.2廚房內應設固定磚壘灶臺、臺面貼瓷磚,地面要硬化。
4.5.3灶臺長度大于1m,寬度大于50cm,高度65 cm。
4.6輸配系統
4.6.1管路材質。導氣管可采用內徑12mm以上的ABS工程塑料管;室外主管道可采用內徑50mm以上的聚氯乙稀管或硬聚乙烯管。
4.6.2室外管路埋在地下,以1%的坡度坡向最低點,在最低點處安裝集水裝置,室外管路應采取防凍措施,管路埋下深度在凍土層以下;室內管路設計要合理,橫平豎直,盡量縮短輸氣距離,保證灶前壓力,提高供氣質量。
5.科學管理
5.1培訓指導
5.1.1“一池三建”建設完工后,應由主管部門依照本規范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使用。
5.1.2實施養殖小區沼氣和聯戶沼氣工程項目的縣(市、區)應對建設管理單位和農戶進行“一池三建”設施安全使用與日常維護等方面的技術培訓。
5.1.3當出現故障時,應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維修。
5.2日常管理
5.2.1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由沼氣站管理運行,市場化運做,物業化服務。
5.2.2沼氣站要制定沼氣維護運轉管理規范,確保供氣的穩定性。
5.2.3農戶使用沼氣一定要按灶具說明書安裝、使用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