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穩住基本盤 唱好“看家戲”
“丟失的鄉村建設進度何時趕回來?”“任性建設誰買單?”“農村垃圾整治何時了?”……6月28日,在湖北省棗陽市今年首場《市民問政》節目現場,問政主題聚焦美麗鄉村建設,10個被問政的鎮、辦事處、部門“一把手”紛紛向社會公開承諾整改時間表。
“媒體監督、電視問政是改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和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手段,不單是曝光問題,更在于推動解決問題,棗陽要以強有力的手段壓緊壓實黨委黨組的主體責任,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在節目現場坐鎮的棗陽市委書記孟艷清說。
“農業興、百業旺,農村穩、大局定,農民富、經濟強。2019年至2021年,棗陽計劃在3年時間內投入20億元資金用于美麗鄉村補短板強弱項建設,讓棗陽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孟艷清向記者介紹,棗陽已連續9年入圍湖北省“三農”發展綜合考評前十強縣(市、區),如果說農業農村工作是棗陽的“基本盤”“看家戲”,那美麗鄉村建設就是其中的一臺大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域統籌,需要大員上陣來抓環境、興產業、強基礎,分階段、分塊、分環節來實施,久久為功,積小亮點為大亮點,最后積小勝為大成。
真金白銀投入,推進美麗鄉村補短板強弱項建設
為發揮典型引路作用,農業農村部等部委于近日聯合發布農村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典型模式,樹立一批可學習、可借鑒的參考樣板,棗陽市南城街道辦事處是湖北省唯一入選的典型。
7月上旬,記者在南城街道辦事處中陳崗村看到,該村為配合改廁,采取“政府投資建設+鎮村組三級運維+農戶每年付清潔費60元”的方式,以“大、小三格+濕地”的技術,綜合治理農村廁所糞污水、洗滌污水、廚房污水,并探索了“三水”分流、兩級處理、一片濕地的“三二一”模式。
“從外表上看,村莊立面改造沒有大拆大建,保留了傳統風格,其實是更加注重暗管等‘隱形’設施建設,‘三水’分流后,鄉村內在卻有大變化,真正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中陳崗村黨支部書記李學軍掀開一家村民屋外的廚房污水蓋向記者介紹,農村生活污水分流后,通過碎石、細沙、綠植等多層過濾處理后的水經相關部門檢測,酸堿度等指標達到四類水的標準,能作為農業灌溉水或景觀用水。
“美麗鄉村先治水,處理凈化好農村污水,是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之一。”棗陽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劉國強告訴記者,通過實施“三二一”模式,棗陽美麗鄉村建設更加認識到處理農村污水的重要性,凡是開工項目,必須先建地下污水管網。按每個示范村500萬元、整治村300萬元的投資標準,今年將完成79個示范村和250個左右整治村的建設任務,一改過去農村廁所臭氣熏天、污水橫流的狀況。
“近年來,棗陽市涌現出舂陵村、西趙湖村、后湖村、火青村等一批宜居宜業宜游的先進村、人居環境整治做得較好的村。”2019年11月18日,湖北省“美麗鄉村荊楚行”巡禮采風活動在棗陽市舉行啟動儀式,襄陽市副市長張叢玉說,襄陽市以農村清潔家園為小切口,相繼開展了“百日行動”和“春節、春季、夏季、秋冬戰役”,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鄉村面貌日新月異。
美麗鄉村建設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補短板強弱項能不能順利推進,關鍵在于資金能否籌措到位。今年受疫情等特殊情況影響,面臨的形勢更為復雜,錢還能不能繼續投入到位?
“今年棗陽市第一季度財稅收入銳減,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下決心籌資20億元,今年就要拿出12億元資金支持美麗鄉村建設,這充分展現棗陽市委、市政府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支持和擔當。”棗陽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孫襄林說。
孫襄林分管“三農”工作9年多,對棗陽農業農村情況十分熟悉。他向記者介紹,棗陽是百萬人口大市,是襄陽市唯一連續4年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的縣市,從歷史和現狀看,農業農村對棗陽的發展、致富、地位都作出了重大貢獻,棗陽在任何時候都要重視“三農”,穩住“三農”基本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棗陽就是要針對疫情防控暴露出來的鄉村基礎設施不足等短板,把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只爭朝夕、大干快上,把因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以綠帶路推動,打造美麗鄉村重點循環示范線
棗陽南部正在啟動建設的市級美麗鄉村示范線路全長108公里,貫穿七方、璩灣、熊集、吳店、興隆、王城6個鎮70個行政村,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沿線行駛,一路仿佛村在綠中,路在景中。
走進王城鎮黃樓村,整潔的村莊讓人眼前一亮,黑色的柏油鄉村小路穿村而過,白墻紅瓦,菜園、果園和花園,一個原生態田園村莊映入眼簾。
“隨著鎮里農村公路的改造升級,現在隨時來都能看到一樣干凈的村莊。”王城鎮人大主席袁澤民自信地向記者介紹。鄉村之美,貴在環境。當前,王城鎮以全域建設美麗鄉村為抓手,實現了“三鄉”工程、農村綜合服務互助合作改革、“四好農村路”、村莊整治四個全覆蓋。尤其是“四好農村路”示范鎮的創建,修的是路,美的是村,改變的是農村面貌,連起的是黨心民心。從“村村通”變成“路路美”,王城鎮堅持村主次干道植樹造林規劃,動員農戶見空增綠、騰地植綠,使之真正成為景觀路、產業路、致富路。
以路為切入點,以村莊綠化為重點,今年,棗陽市重點圍繞境內高鐵沿線、6個高速路出口、國道、省道、“四好農村路”沿線,打造棗南、棗北等8條美麗鄉村重點循環示范線。每一條示范線都由一名市“四套班子”領導牽頭,相關市領導沿線包鎮,基本實現了68個示范村、135個整治村無縫銜接,在鎮域內小循環,縣域內大循環,力求形成整體推進、示范推動的效應。
“美麗鄉村循環線是棗陽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棗陽市市長武義泉說,棗陽將進一步以精品帶全局,注重點、線、面結合,逐鎮暢通循環路、打通斷頭路、繞開穿村路、提質扶貧路。通過召開村民動員大會、“土專家”商討會、現場觀摩會,以及開展“最美家庭”評選、志愿者服務等活動,充分調動廣大村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發展美麗經濟,促進產業聯動發展,全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精品線。
6月24日,襄陽市“綠滿襄陽”再提升行動第一次推進會在王城鎮召開。襄陽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馮艷飛表示,棗陽全域打造“綠滿棗陽”升級版,將村莊綠化與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同步實施,超額完成湖北省、襄陽市下達的植樹造林任務。同時,棗陽強化美麗鄉村補短板強弱項建設責任擔當,堅持整治與建設并重,項目整合、資金籌措等走在襄陽前列,工作經驗值得襄陽各縣(市、區)學習借鑒。
吸引能人回鄉,做實美麗鄉村產業支撐
“鄉村變美了,農家成了景點,許多外出村民現在都想搬回來住,能人也愿意回鄉創業了。”在王城鎮,松崗村黨支部書記李開才向記者介紹,在返鄉能人吳強階、王國靜、王國萬等武漢餐飲酒店企業家的帶動下,村里建起綠色蔬菜、水產基地等田園綜合體,特色農產品可直供武漢等大城市。
“為把美麗鄉村建設這場精彩大戲演好唱好,王城鎮黨委、政府甘當‘店小二’,組建專班提供保姆式服務,為返鄉能人搭臺子、跑龍套。”王城鎮黨委書記余澤紅說,全鎮在外的成功企業家有500多人,2013年鎮里就成立了教育事業促進會,引導優秀人才回鄉創業,在政治上給榮譽、身份上給認同、工作上給責任,聘請了21名政治可靠、桑梓情深的返鄉黨員企業家擔任村第一書記,聘請了30名非黨員企業家擔任“名譽村長”。2019年,僅在外鄉賢支持的美麗鄉村建設資金就達3600余萬元,全鎮已形成黃桃、油茶、板栗、茶葉等優勢規模產業。
“棗陽美麗鄉村建設是與產業發展和項目布局相結合的。”棗陽市委常委、副市長邢紅麗介紹,棗陽市是“中國桃之鄉”,全市做優農業結構調整,突出產業支撐,發展優質桃35萬畝,油茶13萬畝、中藥材3萬畝、稻蝦共作4萬畝、規模養殖戶2900多戶,各類合作社、家庭農場3100家。正在推動1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兩萬畝增減掛鉤項目、6.5萬畝旱改水項目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向美麗鄉村循環線、示范線和糧食主產區域優先布局。
在王城鎮古嶺村,新希望集團正投資建設百萬頭生豬養殖三產融合項目;在資山社區,回鄉能人投資的“水墨佳園”圍繞“一山一水一茶”發展生態旅游,覆蓋周邊7個村2000多農戶;由端公村“兩委”主導、鄉賢倡導發起成立的村綜合發展服務專業合作社是一個農民互助金融合作組織,已借出資金100余萬元,用于支持油茶、食用菌兩大產業發展。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帶來的不僅是文明鄉風,還有發展的內在動力與外在助力,要進一步構建內生機制,激發內生活力,不斷夯實產業支撐,助力鄉村振興。”湖北省委常委、襄陽市委書記李樂成在棗陽王城鎮調研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時表示,正是因為有了典型引路,才有了各地競相發展的局面,襄陽市要把產業發展作為基礎,探索建立長效機制,通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不斷鞏固脫貧成果,加快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