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區公廁
農村污水涉及點多、面廣、量大,其運維管理一直是行業的難題。黃州區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調、鄉鎮主抓、社會參與”原則,實行“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標識、統一運維管理”方式,全力推進鄉鎮集鎮和農村污水治理,抓好“廁所革命”后端污水處理。通過運用物聯網智能技術實施監管,破解了維護成本高、監管人手不足等難題,實現了污水處理設施遠程控制低成本運行。
經過兩年的努力,建成公廁435 座、農戶改廁建廁27710 座。一期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終端103座,管網111.174公里,檢查井5674座,大三格化糞池38座,完成25個村156個小組農村污水管理收集、智能化終端處理,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CB18918-2002)一級A類或B級類標準。基本實現戶廁改造、廁池對接、雨污分離、無害處理、旱廁拆除、公廁管護、文明如廁7 個100%。
2019 年10 月,被國家衛健委和農業農村部評定為“全國農村廁所革命典型范例”示范區。黃州區推進“廁所革命”與農村污水治理有效融合,取得了階段成效。
運維中心標準化
黃州區農村生活污水長效運維中心是湖北省首個區縣級農村污水運維中心。2020年與中國農村污水技術品牌服務商浙江雙良商達環保有限公司簽訂運營維護合同,運營期為6年。一期每年投入運行維護資金260萬元左右,資金來源包括兩部分:政府財政補貼和自來水費中治污費的部分返還,其中政府財政補貼資金占比約為70-80%。中心配備了標準化的化驗室、運維車輛、移動檢測設備等,可對COD、氨氮、總磷等30余項指標進行檢測分析。
工作人員日常采用手機移動終端管理,一個人可以管理上百個站點,形成終端站點、運維人員、監控中心及監管單位的綜合管理網絡。通過智能農村污水管理云平臺,可遠程監控污水站點各項在線指標,同時提供運行臺帳、報表記錄以及流量等參數的采集。
農村生活污水運維中心自建設以來,致力于打造高標準的運維中心,設立運維管理辦公室、遠程監控室、化驗室和設備倉庫四個職能部門。運維中心詳細制定各部門工作職責和管理辦法,要求各部門嚴格按照職責和辦法開展工作,保證運維中心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有效發揮運維中心的各項功能。
運維中心監控室
管理平臺智能化
農村污水管理平臺采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智能技術應用于農村污水站點的管理,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實現了遠程控制、數據收集與分析、故障報警、運維考勤5大功能。
通過軟件平臺的在線操作實現對各污水處理點處理設備的監管和傳感遙控,監測設備的流量、運行狀況及控制設備,減少設備維護人員。通過系統監測到的水質、水量,根據每個站點不同的水質處理情況,模擬計算出當前最佳的設備工藝處理時間和工藝組合,遠程控制水泵、風機等設備的停啟,減少水、電、氣等能源的浪費,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同時,通過在線報警功能,監控中心能及時對需要進行維護修理的設備完成應急處理,提高維修響應時間,降低運營維護費用。監控中心的平臺還具備運行臺賬、報表記錄及流量等數據的采集功能,可以為減排考核提供依據。同時通過移動檢測設備,可以定期對進出水水質進行檢測。
運維團隊專業化
農村生活污水運維中心組建了由運維中心經理、設備主管、運維主管、電氣技術員、運維員、中控員、化驗員和站點養護員組成的專業化運維隊伍,配備運維車輛和移動監測等運維設備。運維中心根據崗位要求配備專業人員,對上崗人員定期進行專業化培訓,因地制宜招聘本地化養護員,實行崗位責任制。
項目管理規范化
農村生活污水運維管理針對部門、人員、車輛分別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通過每周、每日、每月運維工作例會對各部門運維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和控制,通過手機APP、車輛GPRS等智能軟件對人員站點考勤和車輛軌跡進行動態跟蹤,定期對中心人員的運維工作進行考核。制定了現場運維工作管理辦法和操作手冊,明確了運維人員日常工作內容、日常工作流程和站點故障報修程序。
黃州區對農村生活污水長效運維管理的高標準、高質量、嚴要求,展現人力、資金、制度等多方面的運維效果。建立專業的運維團隊,并制定運維手冊、操作規范和工作制度,開展運維、水質檢測等工作,定期向主管部門匯報,形成了一套集“運維中心標準化、運維團隊專業化、運維平臺智能化、管理制度規范化”為一體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