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韩国一级毛片无码视频,夜夜国产亚洲视频香蕉,亚洲综合激情七月婷婷

歡迎訪問中國沼氣網!
     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界要聞

福建廈門:五顯鎮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工程

發布時間:2020-04-29 來源 :福建農業信息網

  一、大力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按照“布局合理、惠民實用”原則先后投入資金80余萬元對轄區農村公廁進行全面改造,累計拆除公廁6座、改造91座、維修5座,轄區104座公廁均實現通風通電及水沖式無害化管理,落實第三方專業養護機制移交同安城建公司負責日常管養,推動城鄉環衛一體化。指導村民完成戶用廁所改造53戶,組織驗收三格化糞池405戶,村民居住環境有效改善。

  二、抓好生活垃圾治理。深化城鄉環衛“一把掃把掃到底”機制,將全鎮18個村(居)環衛保潔移交城建公司統一養護。各村(居)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共設置分類投放點400個,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全民“會分類、愿分類、分到位”局面初步形成。三秀山村率先在全區實行智能化垃圾分類直運管理,村民通過微信掃碼、電子秤重、智能結算實現一站式自助回收并獲取收益,有效提升村民主動分類積極性和投放準確率,其成功經驗將于2020年完成全鎮推行,推動轄區垃圾分類提標升級。

  三、有效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五顯鎮污水處理設施已于2019年底全面建成并有效運行,全鎮污水處理池全部移交城建公司運維管養。分階段推進村莊生活污水入戶接戶設計,目前污水接戶率達81%,力爭盡快實現全收全納。

  四、統籌推動農房整治。堅持“一手抓規劃引導,一手抓監管整治”推動農房建設規范有序。根據各村發展定位因地制宜推進全鎮村莊規劃修編工作,落實“四到場”制度進一步規范村民建房審批,按照“風格統一、彰顯特色”原則加強引導,確保新翻建房屋布局合理、外立面完備。扎實抓好既有農房整治工作,累計完成“平改坡”及裸房整治97棟建,立《五顯鎮“兩違”聯合巡查機制》保持拆違控違高壓態勢。全方位、無死角開展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排查房屋12980棟,鑒定D級危房200棟、C3140棟,正抓緊清理整治。

  五、著力提升村容村貌。對標“生態宜居”要求,完成三秀山、明溪村等11個美麗鄉村建設,實施全鎮各村“三邊”整治、“四旁”綠化及農村房前屋后整治,堅持“共同締造”理念,在垵爐村試點開展村民綠地認養活動,有效提升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重點聚焦農村“臟亂差”問題,開展轄區村莊清潔及僵尸車專項清理整治工作,第一季度清理農村陳年垃圾90處、土頭垃圾45處、大件垃圾18處,指定廈門鑫延鴻廢土資源再生處置公司為村民進行土頭垃圾免費統一消納,有效解決影響鎮村面貌“頑疾”。三秀山村在堅持做好“五清一改”提升村莊人居環境同時,以美麗庭院暨“通透式”圍墻改造項目拆墻透綠,投入200萬元對村莊南面44畝廢棄苗圃進行高標準農田改造、生成三秀百果園項目,實現農業產業持續向“綠”。建立政府、村集體、村民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長效機制,大力發動村民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空地種菜種果,強化宣傳引導有效改變農村落后生活習慣,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治理”,實現環境治理成果可持續,于2019年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六、持續推進流域綜合治理。深入推行河(湖)長制,總投資約1940萬元開展東溪安全生態水系及竹壩溪、垵爐溪、竹山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完成村居內外溪流清淤項目16個共26.7萬清淤方量。集中開展河道“三亂”整治專項行動及溪流常態化養護,加強全流域企業排污及畜禽養殖回潮監管,累計清退小石材企業48家,關停整治“散亂污”企業14家,完成牛蛙及水禽退養拆除503戶、生豬退養564戶(3萬余頭)、肉牛退養7戶(2202頭),退養拆除率100%,清退復墾面積達340畝,家禽家畜免疫率達到應免數100%,全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有效改善,飲用水源水質安全和國省控點斷面水質實現穩定達標,推動實現“水清、河暢、岸綠、生態美”。

  七、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建立健全三級環保網格監管體系和環保執法協調機制,深化企業污染、揚塵粉塵、餐飲油煙、垃圾焚燒等污染源治理,從嚴管控淘汰各類落后產能,完成轄區9家洗砂場、機磚廠、非法混凝土生產點、采石礦點清退,立案查處10家小作坊,強化轄區114家餐飲業監管整治,建成隔油池24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持續鞏固。抓好“清潔土壤”,推行測土配方施肥。

  八、全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鎮,建立農村公路“路長”管理機制,全鎮67.789公里道路實施精細化管理養護,有效保障公路通行安全。力促縣道421(后燒—竹壩) 417.72公里道路完成提升改造,有序推進下峰、店仔等5個村莊內道路硬質化項目,投入529.43萬元安裝3批共360盞立桿式路燈,實現路燈工程行政村全覆蓋。加快實施三秀山、溪西、竹山等北部山區農村供水入戶和舊管網改造,不斷改善農村生活生產條件。



上一篇:抗疫中的科技力量 下一篇:山東臨沭縣:立足“四聚焦三保障” 助力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