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廁所、大民生,三分建、七分管。近年來,青島市在完成農村戶廁改造任務后,及時將工作重點由“建廁”向“管廁”轉變。今年,青島市政府將農村改廁規范升級列為市辦實事,計劃建設管護服務站100個、糞污處理設施40處,覆蓋村莊2400個;新建農村示范公廁100座。青島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按照“4+N”模式分類實施農村改廁規范升級,著手打造政府管理精準方便、村民使用便捷安全、服務站管護積極到位的廁所管護新模式,已提前超額完成市辦實事目標任務。
對城鎮近郊集體經濟強的村莊,青島將廁所糞污納入城鎮管網進行處理。目前,209個村莊已經啟動實施接入城鎮管網,占計劃數的111%。對于不具備納入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的村莊,做好廁具維修、糞污抽取等日常管護工作。累計排查發現廁具未安裝、破損、缺失等問題20259個,已全部完成規范提升。全市共配備抽糞車268輛,抽糞隊伍475人,將糞污抽取收運至廁污集中處理點或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建成管護服務站100個,占年度計劃100%。
嶗山區北宅街道是農村改廁規范升級的典型范例,街道轄36個社區,除計劃搬遷的2個社區外,34個社區8246座戶廁全部接入管網,從根本上解決了廁所糞污抽運處理的管護問題。各社區結合地理地形條件、人口聚集程度、生活污水產生規模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模式。30個社區接入城鎮管網,污水由泵站提升排入污水處理廠。4個社區納入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污水處理模塊10座,敷設污水主管網46公里、支管網39公里。
與此同時,青島注重“變廢為寶”,配建生物發酵池,對糞污集中貯存、二次發酵,就地就近消納。發酵池建在污水處理站前端,根據污水處理站土地面積及污水處理能力確定建設規模,具備儲存、發酵、處理能力。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和萊西市每個鎮街建設至少1處二次發酵池,接納周邊村莊農廁糞污進行貯存發酵,發酵后的糞液經稀釋后作為有機肥使用。探索糞污資源化利用渠道,建設有機肥加工、生物質制氣項目。萊西市正在籌建一處有機廢物資源化利用項目,采用“預處理+CSTR中溫厭氧+沼氣凈化+固液分離+污水處理+有機肥生產”為核心的工藝技術,將廁所糞污通過生產沼氣和有機肥的辦法,變廢為寶,服務周邊居民,產生經濟效益。項目建成后日可處理有機廢物1300噸,年可生產生物天然氣1152萬立方米,固態有機肥6萬噸,進一步提升萊西市農廁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今年全市計劃建設糞污處理設施40處,截止10月28日,完工60處,完工率150%。
在改廁管護方面,青島推進農村改廁智能管護平臺建設,用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村管理員通過App可以為村民快捷報抽、報修,區(市)業務主管部門通過線上評價、數據監管對各鎮街進行對比和排名,促使各鎮街及管護公司主動提升管護質量。安裝防亂倒傳感系統、GPS定位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喊話系統等智能硬件,實時掌握抽糞車輛動態、防止隨意傾倒糞污。目前,7個涉農區(市)已完成平臺軟件構建、硬件安裝、人員培訓和信息錄入,全部投入試運行。
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旅游人數等指標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建設標準,青島市從規劃、選址用地、審批等方面全力保障農村公廁建設,2020年計劃建設農村示范公廁100座,已全部完工。累計建設1135座農村公廁,實現300戶以上自然村農村公廁覆蓋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