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記者走進吉林省雙遼市農村,實地感受雙遼市如何從一個常年干旱少雨、風沙大的傳統農業縣,建成“屯凈、地綠、水清、路暢、村美”的美麗鄉村。
整齊劃一的院落,郁郁蔥蔥的山楂樹,文化氣息濃郁的圍墻,潔凈筆直的柏油馬路……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王奔鎮寶山村開展了美麗庭院、干凈人家創建評比,打造了一批衛生整潔、環境優美、家風和諧的農家小院;臥虎鎮東興村將“十戶聯保”管理工作機制運用到環境整治、秸稈禁燒、疫情防控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中,大大提升了治理能力和水平;臥虎鎮協力村大力推行易學易懂的垃圾分類“六歸法”,村民們養成了自覺管理、自律遵守的良好衛生習慣,成為雙遼市首批打造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雙遼模式”試點村。村民張老漢告訴記者:“‘六歸法’易懂好學,將村里的垃圾分類堆放運走,村子干凈整潔了,我們住著也舒心。”
雙遼市的農村正在由從前的“臟、亂、差”向現在的“凈、綠、美”發生巨大轉變,這也是吉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一個縮影。
上下聯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成效顯著
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省市縣三級成立了領導小組,“一把手”親自掛帥,上下聯動、試點先行、壓茬推進,取得積極成效。
全省村莊清潔行動覆蓋面達100%,累計清理農村生活垃圾517.6萬噸,清理畜禽糞污1775.1萬噸,清理農村道路21.6萬公里,清理整治柴草垛57.4萬個,拆除各類廢棄建筑物23.4萬處,清理整治庭院236萬戶。
本著“宜水則水、宜旱則旱”的原則,重點推廣生物降解、堆肥式等無害化衛生旱廁。全省2019年30萬戶農村廁所改造任務已完成,今年15萬戶改廁工作已經全面展開。
以縣(市、區)為單位,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或城鄉一體化處理模式,建立起戶分類、村收集、鎮(鄉)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從源頭上解決垃圾隨意傾倒問題。截至2020年6月,全省已有44個市縣7904個行政村建立了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占全省行政村的84.6%,建設運行轉運站370座,購置環衛車輛2218輛,配備垃圾收集設施57.02萬個,平均月收運處理生活垃圾11.18萬噸。
著力推進重點鎮、遼河等重點流域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保障運行穩定。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湖長制管理,在《吉林省2020年河長制湖長制考核細則》中獨立設置1項“推動農村水環境重點問題治理”重點任務,以房前屋后河塘溝渠為重點實施清淤疏浚,恢復水生態。全力推進114個重點鎮和重點流域及常住人口1萬人以上的鄉鎮生活污水有效治理。
突出畜牧業大縣和“十河一湖”流域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重點推進12個畜牧業大縣,尤其是8個國家整縣推進試點縣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6.3%,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為100%。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建設區域性糞污處理中心85個,升級改造規模養殖場3911個。
按照“五美”“五凈”要求,2019年,全省打造美麗庭院、干凈人家20萬戶;打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AAA級標準示范村2000個;打造高效農業引領型、三次產業融合型、農村生態保護型、古村落整理修繕型、環境整治提升型、民俗文化傳承型、名景古跡挖掘型、鄉村旅游打造型、歷史名人弘揚型、傳統農耕展示型等10種類型美麗鄉村113個。
典型帶動,農村環境整治各項工作全面開花
雙遼市位于吉林省西部,自然條件相對較差,是傳統的農業縣。市委、市政府從治臟、治亂、治差入手,大搞垃圾污水治理,推進廁所革命,全面整治農村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全市完成農村危房改造5100戶,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實現全市206個村全覆蓋。
小廁所凸顯大民生。洮南市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和廁所革命為突破口,整體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洮南市積極培育本地改廁企業,實現就近加工、就近安裝,2019年率先在全省完成當年建設任務。為了加強后期管護,提高使用效率,改廁企業配備吸污泵、吸污車,及時對糞污進行清掏,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
畜牧經濟是乾安縣農業經濟的支柱,“牛羊村里亂竄,牲畜糞便遍地”也是乾安縣曾經的真實寫照。為持續優化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乾安縣開展了以“牲畜出村、人畜分離、小區養殖”為主題的村屯環境深度整治。本著“地類允許、環保合規、就近安置、提倡多村聯建”的原則,將全縣103個牧業小區納入規劃。經過兩年多的先行先試,全縣5530個養殖戶已完成搬遷,出村率達63%,計劃年末全部遷出。
東豐縣以村為基本單元,以家為最小細胞,以“清”為工作標準,全縣14個鄉鎮、229個行政村全面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通過集中治理“柴草亂堆、集市亂擺、空地亂占”三個頑疾,實現了村村干凈;通過開展萬名干部進萬戶行動、“美麗庭院、干凈人家”授牌行動和村民自籌示范行動“三個行動”,實現了家家干凈;通過建立投入、服務、執行“三項機制”,實現了全域長久干凈。2019年,東豐縣被評為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高位推動,堅決打贏農村環境整治這場硬仗
6月22日,吉林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要求集中力量補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加快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決定實施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大工程”,這其中就包括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出全面落實“三清一改一建”任務,加大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改造投入和工作力度,到2022年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吹響了沖鋒的號角。
緊扣村莊清潔,著力改善村容村貌。徹底清理死角盲區,突出柴草垛、廢棄建筑物、畜禽糞堆、私搭亂建、公路兩側、溝塘林帶等重點部位,確保見底色、清徹底、真干凈。7月底前溝塘林帶要“清倉見底”,9月底前要完成庭院整治。全力引導農民群眾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加快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通過發展農家樂、采摘園、民俗游、康養游、休閑游等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讓美麗農村變成人人向往的地方。
緊扣垃圾治理,著力整治垃圾污染。強化“收運”這個基礎保障,把握“處置”這個關鍵環節,突出“無害化”這個核心要求,上下聯動、一體謀劃、全鏈條推進。以縣為單位,探索建立垃圾統收統運生態處置循環,年底前,全省行政村收運處置體系要做到全覆蓋。同時,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和秸稈綜合治理,加快垃圾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大力推廣秸稈還田保護性免耕技術,研究相關解決措施,既要確保秸稈露天焚燒管得住,又要為秸稈綜合利用找出口。
緊扣污水治理,著力修復農村水生態。污水處理是治理“重點”,全省要建設114個重點鎮、重點流域常住人口1萬人以上鄉鎮污水處理站。要以縣域為單位,編制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優先解決鄉鎮所在地、中心村、生態敏感村莊的問題,與廁所改造、環境整治、生態農業等統籌推進。
緊扣廁所革命,著力抓好農村改廁。要尊重農民意愿,絕不能違背農民意愿強拆強建。年底前要完成今年15萬戶建設任務,吉林省要求全省各地要倒排工期,搶抓進度,晝夜兼程,確保如期保質完成。要確保改廁質量,堅持建設與驗收同步推進,新廁達標后,舊廁要及時拆除。各地要搞好對接、抓好培訓、全面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