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農村經濟飛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在農業農村發展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時,農業生態環境問題也伴隨而來。其中,農村生活廢棄物的不規范處置就是農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一大障礙。據統計,我國農村生活廢棄物年產量多達3億噸,其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質不僅對大氣、土壤、水源造成污染,也危害著居民的身體健康。
面對農業廢棄物污染的嚴峻現狀,文登區積極謀劃,科學施策,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無廢”之路,打造了文登區農村新氣象。
下面,一起看看威海市文登區是如何做的吧!
1 農業秸稈“資源化”,農業秸稈生物質發電。
秸稈發電,助力燃料,變“廢”為“寶”,實現“烽火狼煙”到“碧水藍天”的“華麗轉身”。
光大生物能源(威海)有限公司文登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滿負荷運行可實現秸稈等生物質燃料綜合利用量22.29萬噸/年,發電量為23529萬kWh/年,供熱量為44.66萬GJ/年,有效解決農業秸稈等處置難的問題,實現農業廢物的綜合利用。
同時,光大生物能源(威海)有限公司作為“威海市疫木定點處置單位”,通過疫木焚燒,有效處置威海市松材線蟲病疫木,達到除害目的,為森林安全保駕護航。
農業秸稈還田。秸稈還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農產品品質,有利于農業的持續發展。
文登區引進先進秸稈還田機械提高秸稈粉碎還田質量,推行秋季農作物秸稈還田85000畝,小麥秸稈西洋參種植應用15000畝,強化建設16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服務主體,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8%。
小麥秸稈給西洋參做“被子”。將小麥秸稈覆蓋在西洋參上,有防凍保暖和防病蟲害的作用,并且隨著小麥秸稈的腐爛,作為有機肥料被西洋參吸收。目前,文登區已開展15000畝西洋參種植田小麥秸稈還田服務。
2 養殖糞便“有機化”。
提及養殖糞便,大多數人會聞之色變。但經過“有機化”處置,養殖糞便也能有“好去處”,創收才是“上上策”。
異味發酵利用。山東省黃泥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高溫發酵工藝,將統一收集后的養豬場糞尿排入裝有木屑、稻殼及生物制劑的發酵池進行高溫發酵,生產中量元素肥料。
企業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異位發酵制成的肥料中有機質含量達到60%、氮磷鉀含量達8.74%,每克肥料中含有有益菌32億個。
養殖糞便的沼氣生產。威海華育米山養殖有限公司建設了大型沼氣工程和黑膜沼氣工程。豬舍糞尿通過地下管道進入集污池,經攪拌池均質均量后進入黑膜沼氣池中進行溫厭氧處理,與經化糞池簡易沉淀處理后的生活廢水一并納入糞污水處理系統處理。
企業相關工作人員說,厭氧處理之后,沼液與沼渣進行固液分離。沼液貯存于沼液貯存池,用于周邊農田的土壤改良。沼渣堆放于全封閉式沼渣庫房,定期清運生產有機肥料。沼氣經過凈化后經專門鋪設的管道供村民免費使用。
3 病死動物“無害化”。
病死動物的不當處置,可能會引發再次污染,是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重大“威脅”。那么,動物死后去往何處?“善后”工作尤為重要。
威海天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購置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生產線兩條。將動物尸體收集后,經化制、分離、干燥或混配螯合處理后,用于固體有機肥、液體有機肥和動物油脂的生產。
企業相關工作人員:病死動物資源化利用項目無害化處理規模為3000t/a,年產固體有機肥920噸,液體有機肥4096.79噸,油脂3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