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村,瀝青路;有好路,好致富……四好路,旅游的路,四海游客心情舒。”10月15日,記者在橫峰縣姚家鄉王家村村前廣場看到,村民王寒正在為游客表演快板《四好路上說幸福》。
“2017年至2019年,村里每年的綜合收入都超過了百萬元,27戶村民家家戶戶吃上了旅游飯,坐在家門口就能增收。”王寒高興地告訴記者,王家村的變化得益于橫峰縣實施的秀美鄉村建設。
早年的王家村,山地貧瘠,缺水斷路,加之地處偏僻,村小人少,外界曾一度傳唱“有女不嫁王家郎,上年吃了下年糧”。面對困境,如何拔窮根、富村民,成為鄉村治理的頭等大事。
2016年7月,王家村被姚家鄉確定為秀美鄉村建設點,修路、改水、為村莊“穿衣戴帽”等一系列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實施后,王家村亮了起來。“不僅是王家村,我們附近的蘇家塘村、灘頭村、琯山村等都同步實施了秀美鄉村建設,連成了一片,可以說處處是景。”王寒說,看著家鄉越來越美,村理事會決定發展旅游產業,通過“賣風景”掙錢。
說干就干!2017年2月23日,由全村27戶村民籌資48萬元入股,江西好客王家農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正式運營,王寒出任公司總經理。圍繞經營村莊、產村融合,村里新建了攀巖區、燒烤區、野外活動拓展區等,所有村民均被安排到種植、民宿接待、衛生保潔等崗位,不少村民還辦起了家庭農場和農家樂。團隊聚會、室外拓展、夏令營、親子游……在王寒的努力下,小村實現了大作為,當年旅游收入達100萬元,村集體增收10萬元。
村里收入增加了,村民也富了。“因為游客多,我的農家樂生意也很紅火,年收入超過15萬元,好的時候近20萬元。”村民王有貴說,2017年以前在外務工,全家一年的收入只有4萬元,現在辦農家樂不但富了起來,還為3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
美起來、富起來的王家村,是上饒市推進秀美鄉村建設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十三五”以來,該市堅持以秀美鄉村建設為抓手,對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了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了秀美鄉村建設全覆蓋,農村面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截至目前,共對1.45萬個村點進行了秀美鄉村建設提升,其中打造了基礎設施好、公共服務好、生態環境好、產業發展好、鄉風民俗好、社區治理好的“六好”秀美鄉村800個,培育3A級以上鄉村旅游點249個。一大批生態優美、環境怡人、宜居宜業的精美特色鄉村脫穎而出,婺源、橫峰還獲評全省首批美麗宜居示范縣。
鄉村美起來了,上饒市把農業產業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依托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層次不斷提升,確定了“東柚(馬家柚)、西蟹(蝦)、南紅(河紅茶、紅芽芋)、北綠(婺源綠茶)、中菜(蔬菜)”產業發展思路,培育出一批“柚子村”“紅茶村”“龍蝦村”“芋頭村”等產業發展特色村,拓寬了群眾增收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