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韩国一级毛片无码视频,夜夜国产亚洲视频香蕉,亚洲综合激情七月婷婷

歡迎訪問中國沼氣網!
     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界要聞

北京昌平:高效處理農林廢棄物 “智能”引領資源化利用

發布時間:2020-08-18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不斷發展,農作物產量的提高及新農村建設的日益完善,農林廢棄物總量和種類呈上升趨勢。將果林枝條、秸稈、尾菜等進行發酵,最后加工成有機肥可二次用于農業生產,不僅可以改良土壤,還能實現資源化利用。但是,傳統的農林廢棄物堆肥處理方式存在發酵時間長、排放臭氣、過程不連續、發酵質量差等問題,難以滿足當前發展的需要。近年來,昌平區農業服務中心將發展高效、科學的農林廢棄物處理技術作為資源化利用的重中之重。今年,智能納米膜堆肥技術示范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810日,記者來到位于昌平區馬池口鎮的北京藍天綠都農業生態園,實地感受這項“智能技術”。智能納米膜堆肥占地40平方米,周圍沒有任何發酵后的難聞氣味。技術人員拉開智能納米膜兩側的“觀察窗”,用小鐵鏟挖出檢測所需的標準量肥料。據檢測人員稱,這些樣品需要經過13項常規指標檢測,完全達到國家規定的有機肥標準后才可以使用。“建堆前這里堆積了果樹枝條、菌棒、玉米秸稈、草莓藤蔓等,我們利用半天時間用挖掘機把園區的“隱秘角落”清理干凈,搭建好智能納米膜發酵設備,到今天已經發酵了十天左右”,北京比奧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唐永棟介紹。這家園區采用的是中型設備,占地面積小、機動性強、環保節能、智能化省人工、可聯網監測、發酵周期短,一般在15天上下,40平方米的堆肥最后會發酵出60-70%的有機肥,完全實現了農林廢棄物的循環利用。

  同時,智能納米膜堆肥技術增設了物聯網系統,園區下載農環島APP可以實時監測智能納米膜內的濕度、溫度以及含氧量,并根據數據加以調控。“我們園區現在這個季節種植了黃瓜、西紅柿、玉米、蘿卜等大量的蔬菜。每年的2月、7月和11月都是拉秧的高峰期,園區每年會產生100噸左右的農林廢棄物。之前發酵一次需要3個月的時間,現在采用了這個技術,可以覆蓋整個園區產出的廢棄物,利用率太高了。”北京藍天綠都農業生態園有限公司業務經理李振國說道。

  據了解,本次項目示范地點安排在興壽鎮北京鴻程美林間田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崔村鎮北京市天潤園草莓專業合作社,馬池口鎮北京藍天綠都農業生態園有限公司,流村鎮北京園霖昌順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北七家鎮樂享都市農場,小湯山鎮萬德莊園,百善鎮北京銀黃農業有限公司等共8個鎮9個試驗基地,總計投入智能納米膜堆肥發酵設備10套,枝條粉碎機8臺,蔬菜藤蔓粉碎機8臺。

  目前,智能納米膜發酵設備每次最多可處理農林廢棄物60立方米,本次投入的10套智能納米膜發酵設備,總計處理農林廢棄物6000立方米,每立方米農林廢棄物預計可產出500公斤的有機肥,總計可產出有機肥3000噸,按市場最低價300/噸計算,可產生經濟效益900000元。“按照這次試驗的數據演算,采用智能納米膜發酵技術處理農林廢棄物,昌平區每年可產出萬噸級數量的有機肥,生產出的有機肥可以就地還田,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改良土壤,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我們計劃明年建立多個生態循環農業園區,實現就地處理、就地還田,高效處理利用昌平區的農林廢棄物”,區農業服務中心生態辦技術人員王攬月表示。

  智能納米膜發酵技術不僅可以大大地改善區域內的生態環境,減少種植業病蟲害的繁衍,減少蚊蠅滋生,還避免了廢棄物焚燒帶來的大氣及環境污染,是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


上一篇:控制甲烷排放 推進沼氣發電行業可持續發展 下一篇:山東:“五大振興”愿景漸入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