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2月9日訊 圾產生的臭氣,也可變為可利用的燃氣。
導報記者昨日從市政園林局獲悉,全市最大的垃圾處理基地,東部固廢中心將于年底建成填埋氣體綜合利用站,循環處理中心垃圾所產生的臭氣。與此同時,廈門兩個垃圾焚燒發電廠將進行二期擴建,提高全市垃圾處理能力。
一、垃圾臭氣將變成燃氣
導報記者了解到,東部固廢中心的填埋氣體綜合利用站,主要用于收集垃圾所產生的氣體,減少固廢中心本身的臭味。
市政園林局介紹,目前,綜合利用站已完成1.5公里高壓穿線管的埋設,并安裝了52個氣井,相關的工藝罐等設備也已到位,設備用房目前正在緊張施工中。按照目前的施工進度,到今年年底,綜合利用站將建設完成,明年1月開始調試并投入使用。屆時,經過工藝處理后,垃圾填埋場含有沼氣的臭氣,將變成可利用的燃氣,產生經濟效益。
據悉,氣體綜合利用站投用后,其日收集氣體的能力為6萬立方米,預計能減少東部固廢中心垃圾填埋場約50%的氣體排放。
二、垃圾焚燒廠將擴容
除了填埋站,針對附近市民反映的臭味問題,接下來,東部固廢中心還將繼續采取一系列的除臭措施。
一方面,附近企業生產的廢水不得直接向市政雨水管排放,并盡快啟動動物無害化處理廠的技術改造,每年無害化處理動物尸體30噸,提高防臭標準。同時,中心還將加快空氣質量監測站的建設,爭取早日實現空氣質量監測常態化,并推動滲瀝液處理站二期工程盡快開工建設,同時清理固廢中心雨污管網。
此外,導報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廈門除了島內的后坑焚燒發電廠日焚燒垃圾400噸以外,位于東部固廢中心的東部垃圾焚燒發電廠和位于海滄區的西部垃圾焚燒發電廠,日焚燒垃圾均為600噸。為滿足全市不斷上升的垃圾處理需求,這兩座垃圾焚燒電廠將進行二期擴建,建成后,將各增加日焚燒1200噸垃圾的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