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韩国一级毛片无码视频,夜夜国产亚洲视频香蕉,亚洲综合激情七月婷婷

歡迎訪問中國沼氣網!
     首頁  >   清潔能源  >  其他新能源

發展甲醇應遵循市場法則

發布時間:2013-05-08 來源 :中國化工日報

甲醇曾是我國最具競爭力的產品之一,但在幾年前,中國甲醇遇到了一個勁敵——中東甲醇。如何面對國際市場,尤其是中東甲醇的沖擊,謀求中國甲醇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依據市場法則和經濟規律找準自身定位,做到知己知彼,把握“寧可少些,但要好些”的主線,當是應對之策。

我國甲醇行業今天的困境,可以說是內憂外患交織所致。

從外部環境來看,中東和俄羅斯甲醇產量很大,自身用量卻不多,主要用于出口,特別是出口到中國等市場。他們生產1噸甲醇大約用1000立方米天然氣,其完全成本僅1100/噸,如果采用油田伴生氣為原料,實際生產成本甚至低于100美元/噸。

我國甲醇生產主要原料是煤,其次是天然氣和焦爐煤氣。煤制甲醇約占產能61%,按每噸甲醇用煤1.5噸左右計算,國內甲醇完全生產成本要在2200/噸以上。國外甲醇裝置規模大多超過百萬噸/年(日產5000噸),而我國的裝置規模偏小,百萬噸大型裝置還停留在設計和圖紙上,在裝置水平,包括催化劑的使用壽命和循環比等方面尚有差距。

從內部環境來看,國內一方面產能過剩,市場低迷;另一方面許多地方還在逆勢而上,大干快上。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局面值得我們冷靜思考與反省。

實踐證明:誰不尊重市場法則,誰就要吃大虧。亡羊補牢需盡快,“補牢”效果則要看措施是否有力、落實能否到位。

限制落后,治理過剩,應當是目前乃至“十二五”期間的一條主線。“寧可少些,但要好些”,即便在經濟增速下滑、行業遇到沖擊的特殊時期,也應堅持這一主線。

國內甲醇企業應在改造和節能降耗上進一步做出努力,加大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力度。如有的企業進行了雙低壓醇氨聯產技術改造,通過這一改造可使低壓甲醇裝置實現甲醇、合成氨兩個產品靈活生產。這樣不僅調整了產品結構,還有效降低了動力消耗,增大了合成氨原料氣的利用率。據統計,規模在10萬噸/年以下的小甲醇企業還有175家,其中大部分是合成氨、煉焦聯產甲醇裝置。規模小,成本上就處于劣勢;而緊湊型費托合成技術為這些企業提供了一種選擇,即年產值5億元的20萬噸/年甲醇生產能力,經技術升級改造,可形成年產值10億元的費托高端合成蠟和無硫無芳烴清潔溶劑的生產能力。產品多元化,特別是高附加值產品的引入,可以讓企業的盈利能力陡增。

此外,要化解過剩產能,在全國強力推行車用燃料甲醇和車用甲醇汽油也是一種解決辦法。粗略計算,1.4噸二甲醚可替代1噸柴油,如果有15%的柴油被二甲醚取代,那么一年就要消耗二甲醚2200萬噸,如果二甲醚用兩步法生產,一年就要消耗甲醇約3000萬噸。

總之,對于甲醇的發展,國家要實行統籌規劃,疏堵結合。要加大制約力度,嚴格控制產能,政府與企業要統一認識,協同一致,以大局為重。為此,國家應盡快制定行業準入機制和退出機制,嚴格審批制度,并建立責任追究考核制度。

同時,要加快甲醇下游產品的開發,加快甲醇管道從西到東的建設,集中精力開發大型裝置,加快甲醇汽油研發和推廣。

 

 

上一篇:車子改喝省錢省油減排甲醇汽油 “味道”靠譜嗎 下一篇:改變世界的未來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