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發〔2015〕12號)、《國務院關于印發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3〕5號)精神,為加快推動全省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深入推進“兩美”浙江建設,特制定本行動計劃,計劃期限為2015-2020年。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按照循環發展理念,圍繞構建安全高效、覆蓋全省的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體系,堅持整體規劃、示范引領、分步推進相結合,采取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方式,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規范餐廚垃圾投放、收運、處理行為,加快推進綜合利用項目實施和回收體系建設,大力促進我省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環保產業加快發展,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二)主要原則。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充分發揮政府在社會管理中的主導作用,加強餐廚垃圾投放、收運、處理各環節管理,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構建規范高效的餐廚垃圾收運處模式。
--科學布局,分步推進。以設區市本級和選擇實施條件好的縣(市)為重點,科學布局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發揮規模效應,增強輻射能力,逐步實現全省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能力全覆蓋。
--技術可靠,經濟可行。結合本地餐廚垃圾的產生規模和區域環境特點,選擇成熟可靠的處理工藝路線和技術設備,推動餐廚垃圾高值化利用,加強過程管理,確保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持續穩定運行。
--分類指導,長效管理。由設區市政府統籌轄區內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體系建設,根據人口規模和集聚程度等狀況,合理確定收運處模式和項目規模,加強跨縣(市、區)工作協調,明確責任主體,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提高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管理水平。
(三)工作目標。
到2017年底,全省11個設區市本級和省級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試點縣(市)項目加快建設,收運體系基本建立。到2020年底,全省餐廚垃圾收運體系進一步完善,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能力基本實現全覆蓋,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環保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
二、主要任務
全面實施處理設施建設、收運體系建設、產品應用管理、示范試點推進、產業培育發展等五大行動,加快建設安全高效、覆蓋全省的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體系,加快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環保產業發展。
(一)實施處理設施建設行動。
1.加強項目統籌規劃。各設區市政府要細化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布局方案,根據區域內餐廚垃圾產生量及分布等因素,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統籌安排、科學布局區域內處理設施,推進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能力全覆蓋。有條件的地方可結合循環經濟靜脈產業園的籌劃,統籌考慮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布局。
專欄1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
截至2015年6月底,全省已建成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2個及中試項目6個,合計處理能力600噸/日,總投資約2.6億元。具體包括:寧波市區300噸/日項目1個,于2006年投運;溫州市區100噸/日項目1個,于2013年投運;杭州、湖州、嘉興、舟山、余姚、海鹽等地中試項目6個,合計處理能力200噸/日。
全省在建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共11個,合計處理能力1650噸/日,總投資約8億元。具體包括:杭州市主城區200噸/日(一期)、寧波市區420噸/日(遷擴建項目)、溫州市區200噸/日、嘉興市區150噸/日(一期)、金華市區110噸/日、衢州市區120噸/日、舟山市區100噸/日、慈溪市150噸/日、長興縣100噸/日項目各1個,紹興市越城區、紹興市柯橋區分別在建50噸/日應急處置項目各1個。
到2017年底前,全省新開工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約12個,合計處理能力約1600噸/日,總投資約9億元。具體包括:紹興等4個設區市本級各1個,永康等8個縣(市)各1個。全省建成及在建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規模達到3600噸/日左右。
到2020年底前,全省再新開工建設一批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項目規模基本達到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能力全覆蓋。
2.優選項目技術工藝。根據當地餐廚垃圾的規模、組分和理化性質,科學選擇技術工藝,合理配置處理設備。處理工藝的選擇應符合國家《餐廚垃圾處理技術規范》(CJJ184-2012)等要求,做到工藝完善、流程合理、經濟可行、安全環保。
專欄2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工藝路線
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主要工藝路線有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綜合化四種。
肥料化工藝是通過發酵、高溫蒸煮等過程生產有機肥。代表性工藝路線有:預處理+好氧發酵+堆肥,預處理+復合微生物智能控氧快速發酵。
飼料化工藝是經發酵過程生產禽畜、昆蟲飼料。代表性工藝路線有:預處理+高溫固體發酵+飼料,預處理+發酵+昆蟲飼料+蠅蛆培養+昆蟲蛋白和有機肥。
能源化工藝按產品分為沼氣型、生物燃料型和綜合型三種。沼氣型是以固體物為原料生產沼氣。生物燃料型是以固體物為原料生產生物質成型燃料或以廢棄油脂為原料生產生物油料。綜合型是以預處理后分離的廢棄油脂和固體物為原料分別生產生物油料和沼氣。
綜合化工藝是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工藝的組合。代表性工藝路線有:預處理(固液分離)+固體物高溫蒸煮、液體油水分離+固體物干燥脫水制肥和廢棄油脂制生物柴油,預處理+厭氧消化+好氧堆肥+沼氣+生物柴油。
3.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按照項目建設程序,加快推進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可研、用地審批、環評等前期工作。各相關部門要加快辦理項目的各項前期手續,切實推動項目加快落地。
4.規范項目建設運營。鼓勵采用PPP模式運作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確保項目如期建成和高效運營。項目運營單位須按規定處理運行產生的污水、廢氣和廢渣,防止二次污染。
(二)實施收運體系建設行動。
1.擇優選定餐廚垃圾收運單位。鼓勵以收運處一體化的模式擇優選定餐廚垃圾收運單位。收運單位須獲得當地政府的經營性服務許可,配置相應規模的專業收運車輛等必要設施和人員,建立收運臺賬等管理制度,并將收運量及來源、去向等信息納入統一的信息平臺。
2.嚴格餐廚垃圾規范投放。餐廚垃圾產生單位要建立餐廚垃圾管理制度,嚴格規范餐廚垃圾放置,做到日產日清和流向可追溯。鼓勵采取有效措施促進餐廚垃圾源頭減量。嚴厲打擊餐廚垃圾偷排直排、私收私運等違法行為。
3.確保餐廚垃圾規范收運。各地要加快提高餐廚垃圾集中收集率和收運體系覆蓋率,逐步實現區域范圍內的餐廚垃圾應收盡收。要督促餐廚垃圾產生單位與經許可的收運單位簽訂收運合同并切實履行。收運單位要優化收運線路,實施收運車輛動態實時信息監控,按規定及時收運餐廚垃圾,提高餐廚垃圾的安全回收率,防止餐廚垃圾收運過程產生環境污染。
(三)實施產品應用管理行動。
1.加快相關標準制定。加快推進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標準制定工作。鼓勵企業制定餐廚垃圾生產沼氣、生物柴油、工業油脂、有機肥等產品的相關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推動企業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促進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產品標準化生產。
2.拓寬產品銷售渠道。積極推廣符合標準的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產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寬產品銷售渠道。落實餐廚垃圾生產沼氣發電上網電價政策,加快推動符合國家標準的生物柴油、提純壓縮沼氣進入成品油(汽)銷售體系。鼓勵公交、漁船、市政環衛以及學校、醫院等領域和單位使用符合標準的生物柴油、提純壓縮沼氣等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產品。
3.強化產品應用管控。加強對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產品的質量監管和流向管控,建立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臺賬,并納入統一的信息平臺。嚴格規范餐廚垃圾肥料化和飼料化產品的銷售、使用。嚴厲打擊使用地溝油等餐廚垃圾加工制作食用油、食品等違法行為。
(四)實施示范試點推進行動。
1.加快國家試點建設。杭州、寧波、嘉興、紹興、金華、衢州等6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國家試點城市要嚴格按照國家批復的實施方案,加強組織協調,加快統籌推進,確保取得實效。
2.開展省級試點建設。采取試點推進和考核倒逼機制相結合,每年擇優確定一批省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試點城市,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加快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溫州市生物柴油推廣應用試點建設。
3.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國家、省試點城市要及時總結體制機制、運行管理以及處理技術工藝選擇等方面的試點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模式,為全省乃至全國推進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發揮示范作用。
專欄3 餐廚廢棄物資源化
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國家試點城市
2011年至2015年,全國共確定5批100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其中,我省的杭州、寧波、嘉興、紹興、金華、衢州6個設區市本級被列為國家試點城市,共安排中央專項資金補助1.1億元,均為全國前列。
(五)實施產業培育發展行動。
1.加快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環保產業發展。大力培育發展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裝備產業,鼓勵相關骨干企業開發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餐廚垃圾收集、運輸、處理和監控等裝備。鼓勵利用餐廚垃圾生產燃料、肥料、飼料等資源化產品,推動規模化生產和經營。鼓勵餐廚垃圾收運處一體化經營的第三方服務。推動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上下游優勢企業組建產業聯盟。
2.推動成熟技術產業化。鼓勵我省餐廚垃圾相關裝備制造企業自主或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加快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的預處理、生物燃油、有機肥等產品關鍵技術研發,加大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力度,不斷優化技術工藝路線,加快裝備制造升級。
3.鼓勵“走出去”發展。鼓勵餐廚垃圾收運處及裝備制造企業加快做大做強,立足本省,積極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不斷拓展市場空間,提高行業競爭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切實加強對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省級有關部門要加強在政策法規、項目建設、技術標準、監管執法等方面的指導,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進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
(二)完善制度標準。各地要強化餐廚垃圾的依法管理工作,加快制定和完善本地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的相關管理辦法,明確餐廚垃圾收運處各環節的運營標準與管理制度,將餐廚垃圾管理工作納入制度化、標準化軌道。
(三)強化推進機制。要將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納入全省各級生態建設、食品安全考核體系。各設區市政府要加快制定本區域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推進計劃,明確年度目標及責任主體。
(四)加大政策支持。各地要保障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建設用地,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合理確定收運、處理補貼方案,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重點支持餐廚垃圾收運體系建設,確保收運處各環節的規范高效運營;要做好跨行政區域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的協調工作,建立合理的補償機制。鼓勵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PPP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
(五)嚴格監督管理。各地要以嚴防產生地溝油等非法源頭為底線,進一步明確落實相應的職能部門,依法依規對餐廚垃圾收運處各環節及相應主體進行監督與管理,加強公安、食品安全監管、衛生、城管、農業等多部門聯合執法,健全群眾監督、舉報制度。建立餐廚垃圾管理綜合信息平臺,對餐廚垃圾產生登記、收運臺賬、處理監控以及資源化綜合利用產品質量和流向實行數字化監管,保障食品安全與環境安全。
(六)擴大宣傳引導。各地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垃圾分類投放及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的科學知識、法規政策和重要意義,加強對餐廚垃圾產生單位的宣傳教育,加強社區專題宣傳,加強對中小學生的知識普及,增強全社會對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的認識水平,努力形成自覺行動的良好氛圍。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9月18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