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餐桌浪費驚人,城市每年產生餐廚垃圾約6000萬噸,且逐年增長。這些數量驚人的“垃圾”含有蛋白質、脂肪等有機質,如何科學、合理地對餐廚垃圾進行處置和利用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治理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通過厭氧消化技術將其轉化為沼氣,是實現廢棄生物質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的最佳途徑。
我國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通過攻關,初步解決了餐廚垃圾厭氧消化技術的難點,開發了一些適合我國餐廚垃圾特點的典型工藝,一批規模化處理餐廚垃圾厭氧消化工程已建成投產。以下將介紹餐廚垃圾兩相厭氧消化的技術要點:
1、技術路線
2、工藝參數
酸化相溫度:35℃
厭氧相溫度:中溫(35℃)或高溫(55 ℃)
酸化相水力停留時間:3天以上
厭氧相水力停留時間:10天以上
厭氧相容積產氣率:2-3m3/m3·d
原料產氣率:0.8m3/kg?VS
甲烷含量:70%
3、技術說明
* 需將餐廚垃圾中塑料袋和廢棄的餐具分選出;
* 需將餐廚垃圾中多余的油脂脫出;
*采用粉碎技術可提高原料利用率,減少沼渣排放;
*水解酸化可采用中溫發酵工藝(35℃);
*水解酸化時需通入適量的空氣,提高揮發酸產量;
*厭氧消化可采用中溫(35℃)或高溫(55℃)發酵工藝;
*可補充適量的清水,調節厭氧消化的氨氮濃度;
*沼液和沼渣可做有機肥,直接還田利用;
* 沼液和沼渣可進行深度處理,實現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