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決秸稈問題,必須將其歸還給土壤。目前執行的直接還田方式,對環境、土壤和后作物產量、質量均造成巨大的影響。
我國秸稈每年產量9億多噸。多年以來沒有找到好的解決方案,出現地區性、季節性、結構性的秸稈過剩,致使農村一直亂丟亂燒,不僅制造霧霾,污染空氣水體,而且由于有機質沒有歸還土壤,造成土壤板結,肥力減退。
要解決秸稈問題,必須將其歸還給土壤。目前執行的直接還田方式,對環境、土壤和后作物產量、質量均造成巨大的影響。一是碳氮比失調。二是秸稈粉碎后過長,不利于耕翻,影響播種。三是粗稈還田后,土壤被秸稈架空,影響種子發芽生長,作苗扎根不牢,甚至出現吊根。四是未經無害化處理的秸稈還田后,導致嚴重病蟲害。五是直接粗桿還田,礦化作用強,改土效果差。
為此,要徹底破解秸稈禁燒困局,必須加大秸稈精肥還田新技術研發和推廣。
一是盡快出臺秸稈還田各項標準,改粗肥還田為精肥還田。農業部門應就秸稈還田形成統一的要求和標準,杜絕秸稈直接還田,提倡秸稈由直接還田變精肥還田。土肥部門應盡快出臺秸稈有機肥標準,以利秸稈有機肥商業化利用;農機部門應出臺秸稈制肥機鑒定標準,列入農機推廣目錄,迅速推廣應用,并全面開展秸稈即時機械制肥和高效綜合利用技術的培訓。
二是加強政策引導與技術扶持,促進村級秸稈“收—儲—運—用”中心建設。一方面,政府加大資金的投入,建設一批以秸稈制肥機為核心的“收—儲—運—用”村級示范中心點。另一方面,政府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導,農業企業經營為主體,社會資金為補充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政策扶持機制。加大農機大戶、種糧大戶秸稈制肥機的購置財政補貼比例,以大戶帶動秸稈循環利用農機化發展。
三是秸稈處理資金集中使用,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引導作用。政府應將各口徑秸稈處理經費歸口,不撒胡椒面,重點支持推廣秸稈新技術和新設備。有關部門根據各自的業務范圍,盡快規劃一批秸稈綜合利用示范項目,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金融機構應加大資金傾斜,積極支持秸稈創新綜合利用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以村為單位,調動集體和農民的投資參與積極性,發揮其投資運營主體作用。
四是政府大力倡導扶持施用秸稈有機肥,促進秸稈肥料化利用技術全國推廣。國家大力引導和促進秸稈有機肥回歸土壤,并對推廣使用秸稈有機肥還田的農戶及農業專業合作社給予政策直補金,使秸稈有機肥還田的農民短期不吃虧,長期見效益。
此外,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積極開展秸稈飼料化、基料化研究、示范和推廣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