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補貼免費打捆免費清運
“有人免費打捆、免費清運,我們真省事!”昨日,漯河郾城區商橋鎮一村民告訴記者。據秸稈壓捆機機手介紹,政府補貼他1萬多元買了臺秸稈壓捆機,秸稈打捆后,由機手拉到造紙廠、養牛場賣錢。
“使秸稈變廢為寶,提高綜合利用率。”這是今年漯河市禁燒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目標。為鼓勵各縣區和農民自發禁燒并綜合利用秸稈,漯河市在原有《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的基礎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實大型農機和還田機械補貼資金,專門安排資金對縣區、鄉鎮特別是受災鄉鎮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進行獎補。
“目前漯河市大力推進以秸稈機械粉碎還田為主的秸稈利用渠道。”漯河市禁燒辦負責人告訴記者,夏季主要通過降低小麥割茬高度在
15厘米以下,收割機加裝粉碎裝置的辦法解決秸稈不能燒的問題;多途徑利用秸稈,鼓勵秸稈青儲,支持秸稈壓塊作飼料、燃料、生產沼氣等。由于秸稈大部分都還了田,常年的秸稈收購戶沒有了秸稈來源,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了競相爭購秸稈的場面。
出臺政策,獎勵“秸稈經紀人”
周口市是典型的農業大市,每年小麥種植面積都在1000萬畝左右。
昨天上午,周口東新區文昌辦村民吳國棟,正在翻曬已經收割的小麥。老吳說,他家有一畝地的麥子,麥粒進倉后,會留下600斤左右的秸稈。“這幾年管得嚴,都沒人燒秸稈了。我們就地留在田間,不僅能保墑情,還能防止雜草生長。等到種玉米時,把秸稈撇在地壟之間,并不影響秋作物生長。”談及如何處理秸稈,老吳有著自己的一套經驗。
數十公里外的西華縣,當地有一家板材廠。那里的村民會把秸稈賣給這家廠,每畝地可以多收入50塊錢左右。而在靠近漯河市的商水縣一些鄉鎮,活躍著很多秸稈“經紀人”。因為漯河有遠近聞名的造紙廠,經紀人就抓住這個商機,靠販賣秸稈掙取中間利潤。為了支持用這種方式處理秸稈,商水縣還專門出臺辦法,對于秸稈收購點占地10畝以上的,給予2000元現金獎勵。
加裝秸稈還田機,限制割茬高度
“秸稈還田,是秸稈最有效、最簡便、數量最大、成本最低的利用途徑。”駐馬店市委農工辦負責人說,今年麥收,駐馬店從山東、安徽、河北等地,引進大型小麥聯合收割機8000臺,引進的都是加裝有秸稈還田機的大型小麥聯合收割機;駐馬店本地的兩萬臺,過半數加裝了秸稈還田機。“也就是說,今年麥收,駐馬店的1014萬畝麥田,有28000臺收割機收割;其中近三分之二的收割機加裝有秸稈還田機,為提高秸稈還田率提供了保障。”
25日,記者驅車在駐馬店實地走訪,發現該市的西部山區金浪滾滾,已開始收割。“機收一畝45塊,秸稈隨收割粉碎還田,多加5塊。”在驛城區老河鄉南板橋村一山坡上,何國中老漢告訴記者,他家的12畝麥田,秸稈都是隨機收當場還田。“秸稈也是肥料,粉碎還田,誰還忍心放一把火燒掉?”
“駐馬店今年麥收秸稈還田自我加壓,任務是500萬畝以上。”據駐馬店市委農工辦負責人介紹:給縣、鄉層層分下去了任務,從趨勢看,有望超額完成。今年麥收有望從根本上杜絕燃燒秸稈。
機收留茬過高直接影響下茬農作物播種,是造成燒秸稈的原因之一。平頂山市專門出臺規定,要求機收小麥茬必須在10厘米以下。
養殖業可消化大量秸稈
“凡是養牛大戶,都不會焚燒地里的秸稈。”泌陽縣畜牧局高級畜牧師祁興磊告訴本報記者:泌陽是養牛大縣,牛存欄量37萬多頭。“泌陽縣焚燒秸稈現象少,這是其中一個原因。”
“禁燒秸稈,堵為輔,疏為主。”泌陽縣政府工作人員介紹:秸稈青儲氨化、工業利用、能源利用,能夠有效提高秸稈利用率。“政府引導、倡導全市的養殖大戶建青儲氨化池,今年全市的秸稈青儲總量有望增加55萬噸左右。”
專項資金促秸稈利用
一開始,只要轄區內有秸稈焚燒,濮陽對鄉鎮干部進行撤職等處分,但是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從2013年開始,濮陽市農業局制定相關規定,各縣區如有秸稈焚燒現象,一堆火對縣區財政罰款5萬元。這部分錢作為專項資金,對禁燒先進縣區或單位進行獎勵,同時作為推動秸稈再利用的專項扶持資金。
記者從濮陽市農業局禁燒辦了解到,每年麥收季節,市縣各級政府都會派出督導組督導檢查。凡是衛星拍到以及群眾舉報的,一律嚴查。2014年,共計罰款1200萬元。這部分錢隨即返回到縣區作為秸稈綜合回收利用專項資金。重點扶持秸稈還田、收購加工、沼氣等工程。秸稈回收具有季節性,為了鼓勵回收,對于從事回收的企業或個體戶,政府用這部分資金予以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