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夏”,家住鳳泉區大塊鎮的王家林不再為地里的秸稈難以處理發愁了,“秸稈打捆機在田間作業不到15分鐘,一畝地的秸稈就被全部打捆、運走。”他告訴記者,現在每畝地可增收百元左右。
王家林的一席話折射出的是新鄉市秸稈綜合利用效率的提升。記者昨日從該市農業部門了解到,目前,該市秸稈利用途徑囊括了直接還田、工業利用、農業能源等方面,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了95.5%。在秸稈直接還田方面,該市大力推進農田深耕技術,每年深耕130萬畝土地,土壤肥力持續提升。為提升農民深耕積極性,該市部分地方還對實施深耕的農戶提供示范性補貼,提升秸稈還田比率。
此外,新鄉市還加大了秸稈沼氣工程建設力度,將秸稈轉化成清潔能源?!?/span>2噸秸稈能源化利用值可替代1噸標準煤,推廣秸稈能源化利用,可減少能源消耗?!睋撌修r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目前發展40余萬戶沼氣用戶,年產沼氣1.6億立方米,節省燃煤61.8萬噸,節電4120萬度,提供有機肥82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74萬噸。同時,該市積極推行沼氣、沼渣、沼液的綜合利用,開展技術試驗,全市沼渣、沼液綜合利用率已達60%以上。該市還建設了100立方米以上的青貯池168個,建有5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青貯池68個。全市秸稈青貯量從20世紀90年代的50萬噸左右增長到目前的近200萬噸,既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又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