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新品種 養鴿凈賺20萬
張長青喂鴿已有10多年了。去年,在該縣農發局畜牧中心及該鎮政府的幫助指導下,他從廣州引進了新鴿種“天翔2號”,
采用新技術,既保證了種鴿質量,又大大提高了孵化率、成活率,降低了生產成本。銷量上升了,效益增加了。今年初他在家鄉蘇家鎮建起了該縣規模最大的種鴿場,目前全場乳鴿存欄量達14000多羽,種鴿7000多對。他保守地算了一下,“僅喂鴿一項收入,除去飼料錢、藥品疫苗費、工人工資、水電費等成本,1年就可凈賺20多萬元?!?span>
環保又創收 鴿糞當作豬飼料
據了解,鴿子吃五谷雜糧,如玉米、豌豆、高粱、小麥等,由于鳥類腸道短,不能完全消化食物,所以鴿糞營養比較豐富,經殺菌處理按一定配方可加工成豬飼料、魚飼料,做到物盡其用。
該鴿場采用廣州畜禽研究所技術,建起了養豬場,“鴿—豬—沼—菜”的循環經濟模式。鴿糞營養比較豐富,用機器打爛,可喂豬,既解決了環境污染,又節省了買豬飼料的錢,實踐證明每100對鴿子產生的鴿糞可飼養4頭豬;豬糞產生的沼氣我們可用來煮飯、照明;產生的沼液附近的菜農提去種蔬菜等。在張長青的豬場里,他高興地說:“我這里每年大約可出欄600頭豬,按現在的市價算,除去成本,至少可凈賺10多萬元?!?span>
產業化發展 把肉鴿賣到東南亞
去年12月,張長青聯合了大邑安仁、上安等鄉鎮及新津、溫江、重慶等外地養鴿戶成立了“大邑縣長青肉鴿合作社”,目前該合作社共有社員90多戶,帶動起來的非社員戶達300多戶。合作社統一批發購買飼料,統一保護價收購肉鴿,統一配套技術、防疫等?!爱a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張長青說,“我們現在的鴿遠銷省內外,年銷售13萬多只。”
張長青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將擴大規模,再建8幢鴿舍,同時改變傳統的“種鴿孵化,種鴿喂養”的方式為“機器孵化,人工喂養”的方式,這樣能使一對種鴿從現在年產12~14只乳鴿,提高到年產25只左右,從而使經濟效益增加1倍;并準備修建肉鴿凍庫,逐步實現肉鴿產業化發展。目前他正準備與山東一公司聯手,充分利用他們的出口網絡優勢和技術,在該縣新辦肉鴿精深加工企業,把大邑肉鴿賣到馬來西亞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