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了《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國農村經濟取得了較大發展,農村面貌也得到極大改善,但社會普遍存在的能源問題制約了農村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康社會的建設。當前,全球氣候變暖、環境污染日益加重、能源資源短缺等問題,更是對農村的能源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現階段,我國農村能源利用存在較大問題,嚴重制約了經濟和其他方面的發展。
一、新農村能源利用存在的問題
1.政策落實不到位。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腳步的加快,國家對新農村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對農村的發展給予了很多的優惠措施,而新農村能源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在農村能源問題上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提出了“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究效益”的農村能源建設方針,并加快新農村能源設施建設,大力在農村推廣沼氣、省柴節煤灶、能源下鄉等活動。但由于農村能源宏觀管理體系不健全,管理混亂,政府職員和農民的能源意識不夠,對新農村能源利用的融資機制也沒有形成,執行者中間也可能存在不負責任的行為,監管不到位,再加上各地的自然環境存在較大差異,為執行者的執行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以致政策的落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2.我國農村能源豐富,但利用效率很低。隨著環境污染問題、全球變暖問題的加重和人類對能源利用的增加,刺激了人們對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使用。雖然農村有巨大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潛力,包括沼氣、秸稈發電、垃圾焚燒和垃圾填埋氣發電、生物質密制成型燃料、乙醇燃料和生物質柴油等,但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這些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很低。比如,對于大部分的秸稈薪柴,農民還是采用直接焚燒的方法,大大地浪費了這些寶貴的資源。雖然最近幾年,國家嚴厲禁止焚燒秸稈,但由于政府監管不到位,秸稈又沒有其他的利用途徑,仍然杜絕不了秸稈的焚燒,而且還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破壞。沼氣雖然在農村被普遍使用,但利用率也相當低下。農業部統計數據顯示,到2009年底,我國農村使用沼氣的已達3050萬戶,年生產沼氣約122億立方米。從這些數據上看,沼氣已被農民普遍使用,但調查顯示,繼續使用沼氣的20%都不到,很多沼氣設施被閑置著,浪費嚴重。
3.農村能源消費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大。農村能源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主要來自開采和利用兩個方面,但主要還是能源利用。目前煤炭在農村能源中占有很大比例,煤炭直接燃燒釋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嚴重影響了農村的生態環境。另外,由于農民燃燒煤炭的設備簡陋,更大降低了煤炭的燃燒效率。薪柴作為農村生活用能中主要的一部分,目前仍占農村使用能源總量的20%左右,其燃燒產生的大量煙霧和灰塵也影響了生態環境。此外,一些雞場、豬場的動物糞便等也沒有被充分利用,大大的浪費了這些寶貴的可再生能源。如今隨著農村能源消費的增加,對生態與環境的破壞影響也逐漸增大。
4.我國新農村能源利用類型比較單一。現階段,雖然新農村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新農村生活能源的供應類型比較單一,跟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很多農民還是依靠秸稈薪柴、煤炭,城市里使用的天然氣、液化氣等在農村很少被使用。這樣,能源的轉化率就被大大降低。
二、解決新農村能源利用問題的建議
農村能源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關系到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審時度勢,充分認識到農村能源利用問題的嚴峻性和其發展的巨大潛力,采取正確措施解決問題、開發潛力。
1.政府要堅定不移的支持農村能源事業的發展。有關部門應該把新農村能源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在組織領導、政策實施、工作安排、財力支持等方面切實體現重視新農村資源。一些優惠措施要繼續實施,并在此基礎上發現問題、明確細節、明確重點、責任到位、領導到位。積極支持新農村能源設施建設,推廣有關技術,培養技術人才,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積極支持新農村能源企業的發展,出臺扶持政策,提高民營企業利用農村廢棄物和開發廢棄物能源、沼氣能源、秸稈能源等的積極性。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新能源的認知度,讓他們了解現階段能源問題的重要性,形成全社會關心新農村能源建設、支持新農村能源建設的良好氛圍。
2.提高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能源技術也是影響農村能源開發和利用的一大障礙。從根本上說,一些農村的可再生資源得不到開發,還是因為技術的問題,所以國家要積極支持農村能源技術的開發。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能源技術,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可以進行產學結合,加大與科研單位、高校的合作力度,開發能源新技術。同時要提高技術的利用率,在農村積極推廣,降低開發成本。另外由于農村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一些設備損壞后無人維修,所以要提供完善的服務水平,引導技術人員下鄉,完善農村能源技術的服務網點建設,改善服務內容,優化服務手段,逐步建立長效的服務機制,完善農村能源服務體系,確保一些在農村推廣的項目穩定、長效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3.拓展天陽能、沼氣、秸稈等農村資源的運用領域。農村的一些能源得不到開發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開發的能源用的地方很少或沒地方用,所以要拓寬農村一些能源的運用領域。例如,秸稈由過去僅用作農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飼料,現在已經發展到肥料、飼料、燃料、食用菌基料和工業原料等多個領域。從農戶低效燃燒發展到秸稈直燃發電、秸稈沼氣、秸稈固化、秸稈干餾等高效利用。截至2010年底,全國投產和在建的秸稈直燃發電項目170多個,總裝機容量約400萬千瓦,據測算,年可消耗秸稈3300萬噸,其中已投產的裝機容量約為150萬千瓦,可以說秸稈能源的利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另外,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能源和原材料,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也發展迅速,秸稈人造板、秸稈木塑等高附加值產品實現了產業化生產,部分產品已在奧林匹克公園、奧運村、世博會等多項重大工程中得到應用。
4.要切實提高農村能源的利用率。我國能源消耗很大,而且能源的利用率很低,每單位的GDP耗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這樣的能源總況,就對新農村的能源利用問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此,我們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農村煤炭、秸稈、薪柴的直接燃燒,多使用清潔能源,開發可再生能源。這樣既能緩解農村能源供需緊張的局面,也可以減少環境污染,美化農村環境,促進農村的發展,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經濟、能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是實現中國農村現代化目標的重要前提,合理進行農村的能源規劃,對農業發展和污染治理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新農村能源利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們要抓住發展的黃金時期,采取有力措施解決新農村能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