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一屆紫金獎·公益傳播設計大賽終評在紫金文創園舉行。紫金獎大賽組委會委員、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黨組成員薛強,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李勇華及省市場監管局廣告處,省委宣傳部文化產業處、文明創建處,省委網信辦網絡傳播處等來自主承辦單位的分管同志和有關業務處室負責同志出席終評評審工作會。
第十一屆“紫金獎”公益傳播設計大賽自去年8月份啟動,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主題,通過廣泛發動和精心組織,共征集到來自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的參賽作品4017件。從作品類型來看,平面作品3071件,視頻作品675件,新媒體作品199件,其他作品72件。從主創人員來看,國內院校學生2530人提交作品。從地域分布來看,省內作品3139件,省外作品878件。
本屆評審工作分初評和終評,分別采取線上和線下的方式進行。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分眾傳媒等省內外學界、業界22位專家分別應邀參加了初評和終評,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陳剛擔任主任評委。本屆入圍終評作品1216件,將評出金獎2項,銀獎6項,銅獎10項,優秀獎60項,大學生創業創新獎若干。
薛強希望評委能夠從導向、創意、內容、美感、傳播五個方面進行評審,遴選出一批最具感染力、最具傳播性、與時代共行,與家國同心的優秀作品。一是導向。在評審階段要旗幟鮮明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二是創意。創意是公益傳播設計大賽的生命,作品評審要注重思想性、時代性、藝術性和傳播性的統一,防止表面化、形式化、臉譜化、庸俗化。優秀作品要能夠創新表達,真正具有原創性,把創意獨特內涵深遠的作品評選出來。三是主題。評選出的作品應緊扣主題,從“我和我的祖國”高度解題,強調“小我與大我”“個人與祖國”之間的情感紐帶,強調愛國情懷和時代發展,強調個人與國家之間緊密相連。通過作品激發大眾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廣大民眾真正產生共鳴。四是美感。大賽選出的作品本質上是藝術品,藝術要講究美感。主題要積極向上,色調要明快靚麗,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要有機統一。五是傳播。公益廣告的價值在于傳播,要能夠打動人心,抓住心弦。選出的優秀公益傳播作品要能得到廣泛傳播,發揮應有的宣教作用,具有持續的生命力。
賽事組織回顧
在第十一屆大賽中,省市場監管局沿用往年好的做法,有針對性地開展全新的賽事宣傳和征集活動。
在參賽作品征集方面,加大對青年學生群體的發動力度,把組織青年學生參加大賽作為一堂創新的思政課。聯合南京藝術學院開展校賽選拔活動,在全國藝術院校美育聯盟(23個高校)同步進行賽事宣推發動,并向10家在寧高校發出大賽邀約(共征集作品539件)。加大對社會群體的組織力度,推動有條件的設區市舉辦大賽分項賽。如南京的“金梧桐獎”、蘇州的“金桂獎”、連云港的“金玉蘭獎”、常州的“廣玉蘭獎”、宿遷的“金鼎獎”等。對征集到的重點作品邀請業界專家予以指導完善。加大在省外的推廣力度,在文化博覽會等活動中進行賽事推介,邀請省外參賽者參與本屆大賽。在獲獎作品宣推方面,聯合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在江蘇文明網搭建紫金獎優秀公益廣告線上作品庫,首期入庫作品100件。在國慶等重大節點,線上利用官方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宣推傳播優秀作品,向在寧高校精準宣推7組22件作品,曝光量超過20萬次;線下在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20所在寧高校開展為期1個月的大賽優秀作品展示活動,展示了204幅優秀公益廣告作品。